而面向21世纪,我们面临的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崭新时代,现代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两大潮头代表时代主流。正是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三个代表”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政党,最重要的工作重心不是再搞阶级斗争,而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利益、人民民主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三个代表”体现了创新主体的重大创新
在当代国际上流行的创新理论中,往往对创新主体做出不同规定:把企业与企业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把科学家、科学院、大学作为科学创新、知识创新主体;把国家政府作为政策创新、体制创新主体……但很少专门探讨党的创新、执政党的创新、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创新主体作用问题。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专门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全面创新问题,把党作为创新主体,作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这不愧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重大创新。
第三,“三个代表”体现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独特创新
在目前已有的国家创新体系中,较有影响的是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
美国式国家创新体系,显著特点是强调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特别突出企业与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或许可称之为“企业主体型国家创新体系”。
日本式国家创新体系,过去比较突出与市场结合的技术创新,特别强调政府通产省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或许可称之为“政府主导型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在认真学习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同时,也努力开创有自己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能动主体之一,并作为领导多元主体综合创新的核心力量与整合机制,或许可称为“党领导型国家创新体系”。
三大振兴的历史使命
高度概括地说,江泽民与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21世纪中国共产党实现三大振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振兴党风——振兴中华——振兴社会主义。
(一)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首先是为了“振兴党风”,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克服官僚腐败、不正之风,使21世纪中国共产党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中国式国家创新体系的能动主体与多元主体中的主导力量。
正在迎来建党80周年的中国共产党,以“过五关斩六将”的开拓奋斗精神,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历史考验:
从地下党,转变为执政党;
从武装斗争为主,转向和平建设为主;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重心;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
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对外开放、全面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
从比较单一的经济成分、经济结构,走向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层次经济结构。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综合创新能力,历尽磨难,千锤百炼,成长壮大,不断发展。
当然,不应讳言,在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发展过程中,党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相当严重、相当尖锐。最大的两个问题,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与党的建设问题。最突出、最典型的表现,是官僚腐败、不正之风。
为此,江泽民和第三代领导集体,一再为我们敲响警钟:“从这些年和最近揭露出来的一些大案要案来看,一些领导干部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简直到了利令智昏、利欲熏心、胆大包天、无法无天的地步!”“如果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发展下去,不是没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三个代表振兴中三个代表是实现三大振兴的强大力量(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