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个代表”思想解读党史(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毛泽东同志著作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三个代表”思想,是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有了正确认识的折射,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成熟性的反映。正因为如此,就有了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接连创造的第二度和第三度辉煌。
从“三个代表”角度反思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9年,是中国共产党近80年历史的第二个大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历史主题是解决怎样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两个问题。前一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后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从“三个代表”角度来反思这段历史,前者的实践比较好地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后者的实践则没有如愿地体现“三个代表”思想,在一个时期甚至违背了“三个代表”思想。
前一个问题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头八年解决的。前三年,在全国范围全面建设新民主主义取得了显著成就。随后,根据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大规模地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也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已占绝对优势,三大改造的任务提前基本完成。到1957年底,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也都超额完成。但是,有一个好的开头,并不能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都一帆风顺。党对革命的规律认识清楚了,并不等于对建设的规律能很快掌握。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生了两次严重挫折。这就是三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三年大困难;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十年浩劫。那么,这段曲折历史与“三个代表”是什么关系呢?就毛泽东同志而言,他在主观上无疑是想坚持“三个代表”的。但是,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他在理论上对这些问题的有些方面没有搞清楚。因而,在主观愿望上坚持与主要由他决定的大政方针政策能否“代表”,则不是一码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本意,是想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但是由于大搞群众运动,不讲科学,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结果造成国民经济的大破坏。发动“文化大革命”,本想使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使党更能忠实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文化大革命”,其结果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完全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
新时期辉煌成就的取得与“三个代表”
我们党近80年历史的第三个大的阶段,是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直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鉴于过去犯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严重失误。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了并将继续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的主题。  
[1] [2] 下一页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对我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和时代主题的科学分析,经过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的不断总结,同时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以及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认真反思,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进入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个中兴盛世。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第五度辉煌,也是迄今时间最持久、影响最深远的辉煌。这段辉煌还会继续发展下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三个代表用“三个代表”思想解读党史(2)在线全文阅读。
用“三个代表”思想解读党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