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对孩子尽父母之责的方式是:80%的被调查者回答每周与“留守儿童”通电话一次,12%的被调查者是用发手机短信的方式与孩子联络,8%的被调查者大约一个月给孩子写一封信。当问及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如生病或逃学等监护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您会如何处理?有41.2%的人回答说自己马上回去;20.6%的人说打电话找孩子的老师;15.59%的人回答打电话找其他亲戚;另有15.59%的人回复打电话找自己的朋友;打电话找村委帮忙的仅占6.3%。
农民工的最大愿望是:9.5%的人希望农村多办、办好寄宿学校;6.9%的人希望老师最好能代管孩子;14.9%的人希望老师和学校要经常与监护人联系,交流情况;14.3%的人要求加强对网吧和游戏厅的管理;12.7%的人希望老师加强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
农民工的最大期盼是:有91%的农民工想带孩子一起来城市生活。但受限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以及工作太艰辛等原因而不能实现。因此,在问卷中农民工提出希望工作所在地的政府、学校、群众团体,能够帮助解决如下问题:解决收费问题,取消借读费用,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解决寄宿问题,政府出面多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多建农民工经济适用房。
民盟中央妇女委员会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召开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座谈会。10名来自河北、山东、四川、重庆等地的农民工说出了心中的期待:对农民工孩子实行“双学籍”。即在北京和户口所在地都有学籍,孩子初中前与父母在京上学,既可以督促孩子学习,又不致感情疏远,高中后孩子基本自立,回家乡读书;在京农民工子弟学校由政府承办,做到收费合理,利用北京有利的教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给农民工子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民盟中央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建议——
加强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充分发挥社会和政府力量。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环境。建议成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协调机构,并吸纳规范有关社会组织,整合资源,彼此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调整、制定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疏导体系。心理健康是留守孩子面临的最大难题。通过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员资格认证制度,着手培养一批有一定水准的心理教育咨询队伍,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人力资源。
推进寄宿制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寄宿制学校可以兼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安全,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困难留守儿童给予适当补助,以保证正常学习和生活.
此项专为提高考生概括能力而设,正式考试时无此要求。该材料主要内容:
4.2009年3月29日下午,万年县一名辍学流浪在外近一个月的留守儿童吴某,因肚子饿潜入陈营镇下陈村一居民家中寻找食物,被人发现后送往该县城区派出所。该所民警了解情况后,积极出手援助,使其生活有了着落,不再流浪。
29日下午5时许,该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名十多岁的儿童到居民家中“偷盗”被抓。民警赶到现场时,只见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全身脏透,稚嫩的脸庞露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民警随即将其带回派出所,用毛巾替他擦净脸和手,当了解其是因饥饿而到居民家中寻找食物时,民警又为他买来煎饼、饼干和牛奶,并对其讲述法律知识。
经了解,这个孩子姓吴,1997年5月生,系万年县齐埠乡盘田金坎村人,父母均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已故,由其年迈的太公太婆抚养。因其太公太婆年事已高,照顾吴某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吴某一直受到“冷落”,于上月辍学流浪,迄今已达月余,每天露宿街头、食不果腹。民警从盘田村干部处证实孩子的情况后,考虑到其太公太婆已无力管教,而其父母又暂时无法回来,如再将其送回家中,很有可能会再次外出流浪,于是将其送到县福利中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申论范文福建20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留守儿童(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