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一切矛盾和困难的现实途径。发展是我们中心、我们学校的第一要务。要克服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得过且过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通过改革、改组、改造“三改”联动,合理整合资源,消除一切束缚学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我们当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是改革中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困难。只有用改革和发展来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任何工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围绕学校的发展来展开。
围绕学生。学校曾提出了这样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理念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原理,至今仍是时髦的,也是可操作的。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主体,永远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围绕学生这个中心点来开展我们学生的工作,才能真正的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的有的放矢。
四项建设。
一是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培育学校精神塑造鲜明的个性。随着学校被推向市场,其生存和发展将完全由市场来选择。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来支撑。因此,强化制度建设,培育学校精神,塑造鲜明的个性势在必行。
第一,强烈的团队意识。即引导师生员工把学校的命运与个人的利益和前途紧密相连,形成风险同当、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教职员工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起着决定作用。我们认为,管理一所学校实际上是不断地塑造一所学校的人,塑造一个进取拼搏的团队,这是一所学校群体人的知识、能力、理念不断提升的过程。相对硬件的建设这要难得多,它也决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必须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俗话讲“成事在人,败事变人”。有好的硬件未必能有好的教育质量,产生好的效益。教职工是学校之本,与教职工相比,先进的装备不过是先进的工具。我们要把教职工的素质的提高、发展作为学校之本。
第二,科学的激励机制。即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竞争的氛围,激励教职工参与竞争,使优胜劣汰脱颖而出,充分发挥出教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要增强教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第三,坚定的目标追求。即把学校的奋斗目标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引导教职工锲而不舍地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
二是师资建设。其目标表现在三个方面:(1)本科学历达标率;(2)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即既是教师,又是专业技师;(3)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实现“三有”,即使广大教师有动力、有压力、有能力。
三是专业建设。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未来的职业。学校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首先反映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研究市场,进行职业分析,明确专业调整方向。一方面是适应性调整,主要是在同一专业名称下调整技术方向,引进最新技术;另一方面是创新性调整,表现为整个专业的重要设置。在专业建设上要抓住三点:骨干专业;专业现代化建设;重点专业。通过专业建设实现“宽基础、活模块、多资格”,提高学生全面适应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是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充实高新设备,建设和装备骨干专业。专业实验设备、设施必须高起点、高质量、较齐备、较先进。实习厂(场)、生产线、工位、仪器等设备添置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其质量和先进程度应居于当时当地的领先地位。学校要集中财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建设实施、实训基地上,充分体现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
五字方针:
凝。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全校教职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团结拼搏的凝聚力。
活。一是思想要活。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二是专业设置要围绕市场转活。要加强新型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力创专业品牌。三是学制要活。办好长班和短班。四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活。要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突出职教特色。五是办学路子要活。全方位与企业联网挂勾,积极寻求新的生源增长点,不断拓宽就业门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企业文化职教论文 --抓住机遇 团结一心(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