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被进一步推向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特别是电力事业的空前发展,对电力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作为建厂时间较长、历史包袱较重的老国有企业,在薪酬待遇、职工福利方面,自然不能与新厂、民营企业同日而语;另一方面,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要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到上下同心,必须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一切都有赖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因此,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的现实需要。
三、要建立好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应主动搭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
由于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在劳动关系上,企业总是处于支配或者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的国家,企业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上更是居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企业不仅成为劳动关系建立和存续的载体,而且也成为劳动关系在建立、存续、变更和终止过程中,协调双方利益关系的基地。就企业来讲,没有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就不可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为职工提高工资、增加福利、改善劳动条件就成为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职工来讲,没有企业的发展,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也同样没有保证。只有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劳动者和企业的“双赢”,才符合劳动本身的真正意义。无论从企业的现实需要考虑,还是从企业社会责任考量,企业都应该主动搭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
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必须做到与职工共识共谋共建共享
虽然企业搭建了建立和谐构建劳动关系的平台,但是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企业应坚持平等性原则,与企业职工共识、共谋、共建、共享。所谓共识,是指企业应该运用企业的文化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企业和职工产生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识,形成理念,达成共识。所谓共谋,是说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不是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不是一厢情愿的,而是互惠互利的。共谋的结果就是要兼顾劳动关系双方各自的利益,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所谓共建,是指劳动关系能否达到和谐,是劳动者与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所谓共享,是说建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者可以享受到更多权利,而企业则是通过“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管理以及给职工让渡部分权利,使职工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劳动义务,使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做到了共识、共谋、共建、共享,企业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劳动关系。
五、要建立长久的和谐劳动关系,有赖于建立人性化法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并将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随着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企业的管理必须更多地依靠法治来完成。但单纯法治管理的局限性愈来愈被现代管理学者说认识,简单的制度约束、被动的管理人的方式,往往造成职工主动性不强,创造性不够,导致企业很难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而人性化法治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着力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应变力和创新力。首先,它更注重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层面,注重职工的自我参与和自我管理。其次,它致力于建立人性化制度体系。在设计标准体系和制订制度规范时,着重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三,它在实施过程中实行柔性管理模式,以企业独特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对职工进行潜移默化的管理。其四,它寻求企业目标和职工个人发展的一致性,尊重职工职业规划和自我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企业文化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