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德规制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其外在强制性远远比不上法律,但其作用范围广泛,被认可程度高。道德的外在强制性主要体现为舆论谴责。除依靠外在的舆论谴责外,道德规范还可通过主体的内在自觉和良心谴责来实现。在网络交际中的任何人都不会决心要扮演一个无赖、恶棍或骗子,他们都希望能够以良好的形象吸引他人,博得好感,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而且,在网络交际“熟人”化趋势下,网络身份真实化可以使主体的自律意识增强。除此之外,还应当相信,绝大多数参与网络交往的人都会对网络自身的虚拟性有足够的清醒认识,并对网络陷阱保持足够的警惕。这一切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主体自律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自我良知为前提,若主体缺乏自律,那么主观自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这就必须要有一股促使主体自律的客观力量,那就是需要大力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以法治来规范网络规则,以法治来约束主体,使主体内在意识到道德自律是一种必须,以至必然。
3.技术规制
网络交际的出现源于网络技术的推广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快捷地传递信息,当然也可以智能化处理信息。充分利用“防火墙”等信息过滤技术,会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网络交际中信息污染。同时,可以加强网络终端用户管理建立网络交际主体的技术跟踪系统,实现网络交际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统一,杜绝某些不法分子无所顾忌地在网上为非作歹。
注:①本文所论及的网络交际不是泛指所有通过网络建立和发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不包括网络论坛(因为论坛更像人人可以兼为作者和读者的杂志),而主要是以网络即时互动(俗称“网上聊天”)为基本标本。
[参考文献]
[1]郑永廷.人际关系学[M].北京:中国青年报出版社,1988.
[2]董驹翔.社会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版社,1990.
[3]林秉贤.社会心理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4]赵其庄.网络文化与网络教育中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精神文明导刊,2003(2).
[5]周运清,彭剑波.网络社会崛起与网络道德建设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3,(1).
[6]胡朝阳.网络规制中的法治、技治、德治及其全球“共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浅谈网络交际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制(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