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技能竞赛机制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引入竞赛机制,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
4.3.2 岗位技能培训与实践教学同步走
实施“教室、实践场所、产学研环境”相结合,“学生主体、教师主体、职业技师”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方案,以企业岗位工程技能为要求展开实践教学.
4.3.3 实践教师队伍的扩充
实践教师在整个高校教师队伍中占很大比重,应重视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教师和指导实践教学教师在内的教师队伍的培养,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和“生产型”教师,使整个实践教师队伍更加合理化.
4.4 基于EPT-CDIO的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
为了配合基于EPT-CDIO的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设置,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传统的只凭期末考试成绩衡量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亟待改革.基于EPT-CDIO的课程考核体系,突出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主要是对学生的参与教学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采用全方位过程化考核,除了日常考核(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外,还包括定期性考核(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参与度,小组协作能力等)及期末综合性考核(综合性设计实验完成情况,创新能力的体现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关键是考核指标及权重的设置,如图4所示.
上图中所设计到的指标结构可分为主准则层与分准则层.主准则层为学生通过学习某课程后的能力水平,分准则层为课程考核所构成的主要因素.对于上述的某些指标提出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考试成绩的界定包括笔试与机试,笔试包括开卷、闭卷,机试针对实践性比较强的题目上机测试给出成绩;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可以结合企业项目的开发流程将案例引入实践教学成绩的考核,考核的标准主要是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体现等.该课程成绩考核综合评价指标设计图结合模糊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考”相分离的现状,为教学和课程考核摸索出新的方案.
4.5 基于EPT-CDIO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办学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无疑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主要包括两个架构,一个是外部评价体系,一个是内部评价体系[6].外部评价是社会与学校建立联系的有效途径.内部评价是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资源的建设及教学管理几个方面开展评价的.每个评价体系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外部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选择往往具有单一性;对于内部评价体系,模式过于呆板、固定,学生的能力考核不足.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根本方针是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此,课题组构建了基于EPT-CDIO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如图5所示:
上图中,评价主体的选择来源于用人单位、毕业生与社会的共同参与;评价内容主要基于EPT-CDIO理念,综合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开发能力[7];在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考试成绩不再仅仅依赖于期末理论知识的成绩,更依赖平时安排的实验设计课程成绩,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实验室建设方面应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前提,避免资源的浪费;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根据各独立学院的定位将教师分为实践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应具备将科研成果转换为课堂教学并进一步进行实践的能力;教学服务方面考核教职工的工作质量及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最终目的是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
5 基于EPT-CDIO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
5.1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我院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专业设置合理,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幅提高.
5.2 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基于EPT-CDIO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院教师队伍在教学理念,项目实践经验及教学质量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6 总结
通过实践,基于EPT-CDIO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借鉴CDIO的教育内涵,有效融合EPT理念,使教学与项目开发相结合,大学的产学研模式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符合独立学院办学发展的根本定位,卓有成效的解决了企业与学校的供需矛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积林,韩明.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1(4):93~94.
〔2〕高雪梅,孙子文,纪志成.CDIO方法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2008(5):41-43.
〔3〕邓传德.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4).
〔4〕王红云,翟卫东.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5〕陈小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8(5).
〔6〕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10-13.
〔7〕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5):58-6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基于EPT-CDIO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