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研发设计与模块化操作,更加明确了该平台的技术优势内容,进而为研发人员提供统一的软件系统API,便能够实现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集合管理与编程,而且,鉴于平台操作的可调整特性存在,则有利于其降低能源消耗,则运行成本就会低于传统软件平台.从具体情况来看,基于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的桌面环境是图形化状态,以此种形态来执行软件设计,则可以降低技术人员的操作使用难度,并通过设置软件开发系统,这样一来,就明显增加了软件开发的效率,进而增强了基于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构建过程的实践价值.探究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开发设计内容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研究及实践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基于动态可重构技术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开发设计理念较为可行,在动态加载可重构模块的运作环节中,通过模拟各类型的外设环境,挖掘到多种硬件算法,各算法在理论上能够满足可穿戴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要求.尽管如此,仍需要在软件平台操作及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系统操作环境,进而实现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升级,以便于更好地设计多种类型的可穿戴式产品[4].
2.2 可穿戴式计算机软件平台中图形桌面系统客户端等模块功能的实现
在应用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来设计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延续了以往COTS产品设计方案当中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耐用性等优势,而且,还融入了诸多动态化变量在其中,以便于在进行平台设计的过程中在不影响软件设计成本的前提下进行适度优化调整,可见该软件设计平台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另外,鉴于可穿戴计算机的特殊应用场景,在实现系统设计操作的过程中,重点需要考量设计对象的重量指标、体积数据以及功耗参数等内容,这是实现基于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科学合理化运作的基础[5].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我们能够看到诸多的电子设备趋于小型化、轻量型设计,但实际上,传统的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系统剖析该平台的技术限制,以及探索动态可重构、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优势,在其支撑下,能够从根源来解决传统技术水平下所未能处理的问题,从而改进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性能,提升可穿戴计算机本身的适应能力.从实践过程来看,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科技化生存空间营造的构想.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世界范围内的集成电路技术研究项目的持续推进,现代人们所能够享受到的科技成果越来越高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动态可重构、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设计及其实现过程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的新的思路,凭借基础设计内容的模拟实验过程能够看到当将其投入实体产业项目中所能够产生的经济价值与社会影响力.在动态可重构技术影响之下的可穿戴计算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强于过往,值得在更广泛的实际产业制备项目中进行推广应用,将更大化地改变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唐涛.基于SOPC的可穿戴计算机动态重构模块设计与实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3(03):66-67.
〔2〕李淑侠,魏广平.动态可重构可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4,06(06):50-51.
〔3〕邓庆绪,宁宝锋,刘志丹,等.基于局部动态可重构技术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0,09(09):1779-1780.
〔4〕石炜,邓伟.基于VxWorks的星载控制计算机动态可重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06(06):32-33.
〔5〕鲍月玲.计算机软件平台下的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4(04):190-192.
〔6〕郑净方.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的合理使用制度探析——兼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17条[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2(02):22-23.
〔7〕杜承烈,陈进朝,尤涛.虚拟试验软件平台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03(03):490-492+530.
〔8〕周建宝,王少军,马丽萍,等.可重构卫星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3,09(09):2039-204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动态可重构穿戴计算机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