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建立《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资源平台
该课程的教学辅助资料围绕《软件工程》网络课程建设而展开,所建设的网络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电子教案,课程习题,模拟试题,多媒体课件,实验部分,课程评价反馈等。建立网络课程平台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进行网上自学、讨论交流、作业提交、在线测试、教学效果评价等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学生普遍反映能够较好地理解、掌握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理论和方法,和单纯的理论教学相比,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3 实施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环节
我们把实践教学和项目开发相结合,实施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同的项目小组开发不同的项目,学生在实践环节中主要完成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分析、设计文档,以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开发一个完整的项目。完成一个符合要求的项目是该门课程实践考核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项目开发的各项过程和活动的驱动下完成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由项目负责人在课外时间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进行人员分工,使项目小组的所有成员熟悉和感受软件开发小组的组织和管理。
(2)实验内容应覆盖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项目小组的所有成员均应参加软件开发的每一个阶段。
(3)应保证实验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当的难度。可操作性保证学生都能完成实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抄袭的现象;适当的难度有助于培养优秀学生进一步钻研的精神。
4 制定符合教学特点的课程考核体系
传统的考核方法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考核应该和课程的教学特点相适应。因此,我们制定了分阶段、互评定的二次考核体系,具体措施为:
(1)课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理论考核占40%,实践考核占40%,平时考核(作业、考勤)占20%。
(2)实践成绩的评定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各占50%。小组成绩为小组中所有成员的第一次考核成绩,个人成绩为小组成员的第二次考核成绩。
(3)小组成绩由各个小组阶段成绩的平均值与完成的项目的最终验收的情况(包括系统是否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中的功能性、非功能性要求,文档是否全面、合理、规范等)组成。小组的阶段性成绩由教师和该项目组之外的其他项目组共同评定。
(4)个人成绩由教师根据小组每个成员的答辩成绩来评定,答辩的内容为小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所完成的任务,其中,评定项目负责人个人成绩时,还应考查其项目开发的组织、
管理能力。
考核结果表明,我们采用的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软件开发的综合能力和软件项目的管理能力,特别在基础技能、团队协作、人际交流、项目规划几个方面明显具备较强的能力。
5 结束语
《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理论教学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分组形式的案例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方面,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小组所选定的项目案例;在课程考核方面,制定了符合教学特点的课程考核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和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地位。从学生反馈的结果来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学生经历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编程能力、测试和维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文档书写能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如何面向学生主体与项目驱动设计软件工程教学模式(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