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试论从网络信息传播看网络受众地位变化(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2-08-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从新闻报道的接受者到参与者。网络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与逐渐完善.使网络用户像职业传播者一样制作、发布与参与新闻报道,这是对传统新闻传播体制和传播模式的质的突破.使普及网络用户拥有了与职业传播者同样的报道权和传播权,同时也打破了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传媒垄断新闻采访和传播的特权。网络受众直接参与新闻制作和报道,是新闻的“共同创造者”。其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受众利用网络发布新闻。用户不再仅是接收新闻的受众,也可能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在网络上发布新闻或信息。正如美国传播学者尼葛洛·庞帝所言:“在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网上信息发布有许多手段:个人或组织网页上的新闻栏目,BBS、新闻讨论组、邮件目录群、闲谈组、电子邮件以及在网络媒体上发表新闻评论和读者意见等。二是利用网络交流新闻。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传播者将信息传至受众,传播过程就基本结束。网络传播则不然,网民不仅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发布新闻。他们之间还可利用网络媒体跨越空间进行广泛充分的信息交流。网络上电子公告牌系统、邮件目录群、在线闲谈0Rc)等典型的交流信息的场地完全可以满足网民的这种需求。电子公告牌像普通公告牌一样,允许任何个人将自己的新闻发至许多用户,更重要是每个公告牌都包含对某个专题的讨论,某些受众可就某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发表议论。电子公告牌一个主要的服务是新闻讨论组。在网络媒体上找到可谈话的对象,这就大大扩展了用户的交流范围,甚至形成有组织的、以受众兴趣为基础的网络社区(电子社区)。三是新闻受众的个人化。网络传播正在引起受众的分化。在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的数量迅速增长,专业报纸、专业频道迅速增加.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受众的分化。受众按社会阶层、年龄、文化程度、专业、种族、性别、兴趣爱好等标准被划分为一个个群体,很多媒体正是为这些不同的群体提供最具个性化的服务。但是每个群体仍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受众.而且这个受众群体的数量仍然很大。在传统传播模式里,受众不可能利用技术对新闻内容和媒体形式进行选择:而在网络传播中,受众则可以不接收媒体提供的所有内容,而通过信息检索等媒体技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可以对信息的形式进行重新制作与包装。
  3、信息反馈从低效延时到主动及时。与大众传播的受众较少参与和较少反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媒体可以实现传者与受者之间真正的双向交流,反馈可与传者同步进行。网络传播为受众提供了更多发表言论与见解的机会,真正成为一个交换意见和评论的论坛。许多网络媒体开辟了网上聊天室、论坛区等栏目。不可否认,传统的大众传媒也有许多媒体开辟专栏加强与受众的交流.但与网络媒体相比这种互动性有很大的局限.最明显的就是能参与反馈的受众在数量上受到了极大限制。然而在网络上,受众的反馈形式获得了极大发展.网络媒体通过开设电子论坛(BBS)、公布记者电子邮件和在每篇报道之后设置评论区等手段给受众提供一个交换批评和评论的场所,使受众能够直接参与新闻报道,就重大问题发表见解。
  4、从盲从跟风走向独立思考。网络使受众更多地接收到关于同一事件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报道.从而可以做出自己更为独立的判断,进而进一步激发了受众的独立思考。同时受众还可以及时向媒介反馈自己的意见。随时发表对新闻的观点、看法。网络传播不仅做到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交互,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沟通,真正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媒体。
  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网络媒介使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接触到无限范围的数量无限的信息。人们的生存空间延伸了。人们的生命也相对延伸了。“成为地球村的村民”这一人类共同愿望已成为现实。受众的概念也随着网络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简而言之,是网络让受众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试论从网络信息传播看网络受众地位变化(3)在线全文阅读。

试论从网络信息传播看网络受众地位变化(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suanji/1203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