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析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2-08-2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隧道策略是IPv4/IPv6过渡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机制。目前的隧道技术主要实现了在IPv4数据包中封装IPv6数据包,随着IPv6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未来也将会出现在IPv4数据包中封装IPv6数据包的隧道技术。隧道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投资,因此在过渡初期是一种方便的选择。但是,在隧道的入口处会出现负载协议数据包的拆分,在隧道出口处会出现负载协议数据包的重组。这就增加了隧道出入口的实现复杂度,不利于大规模的应用。
  双栈策略解决了IPv6与IPv4的共存问题,但是在网络的过渡时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主机或终端都升级支持双栈,在网络中必然存在纯IPv4主机和纯IPv6主机之间进行通信的需求,由于协议栈的不同因此很自然地需要对这些协议进行翻译转换。对应协议的翻译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进行,一方面是IPv4与IPv6协议层的翻译,另一方面是IPv4应用与IPv6应用之间的翻译。前者主要是通过NAT-PT技术实现的,后者则主要通过应用代理网关ALG来实现。NAT-PT实现了网络层的协议翻译;应用代理网关则实现应用层的协议翻译,对于不同的应用,需要配置不同的应用代理网关。翻译技术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IPv4,IPv6节点的升级改造,缺点是IPv4节点访问IPv6节点的实现方法比较复杂,网络设备进行协议转换、地址转换的处理开销较大。因此,该策略一般是在其他互通方式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使用。
  目前,还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过渡技术,上文所述的各种过渡策略均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有着各自的适用环境。
  
  参考文献:
  [1][美]Joseph Davies著,张晓彤,晏国晨,曾庆峰译.理解IPv6[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美]Paul T.Ammann著,徐六通等译.管理动态IP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Microsoft Corporation.IPv6 Transition Technologies[Z].2003,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浅析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2)在线全文阅读。

浅析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suanji/1199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