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1分析阶段
整个开发过程始于分析阶段,这个阶段显示系统应该做什么。系统分析员定义需求,指出系统要实现的目标,WSN应用程序的系统分析阶段有三个步骤:定义应用环境、定义要求、定义系统需求。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应用相关的,不同的应用背景对传感器网络的要求不同,其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网络协议必然会有很大差别,在开发传感器网络应用中,更关心传感器网络的差异川。因此,在分析阶段,要分析具体的应用背景及用户或用户代表对系统的期望,并给出明确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分析员要能够准确地定义系统的需求。只有让系统更贴近应用,才能做出最高效地目标系统。例如要开发一个防火监控系统,应对节点能耗、报警及安全等问题作出明确定义。
2. 2.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定义系统怎样完成在分析阶段所定义的需求。依据分析阶段定义的系统需求,设计选用适合目标系统的硬件平台、软件系统等。如在防火监控系统开发中,可以选用MICA2节点和MantisOS分别作为目标系统的传感器节点和软件平台。然后使用模块化原则,使用结构图将系统应用程序先划分为较小的部分,以便能够容易理解和处理。在模块划分的过程中,要尽量达到模块间的松散藕合,以提高可重用性,使维护修改更容易,实现新的用户需求。
2. 2. 3实现阶段
在实现阶段,要完成系统软硬件平台的定制和创建实际的程序。根据目标系统的设计和需求,定制传感器节点的功能,并对WSN操作系统(软件平台)进行裁减,剔除开发目标系统所不需要的部分,以节省有限的空间,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使用流程图或伪代码将应用程序模块间的数据逻辑流程表示出来,然后开始使用指定或选定的语言编写程序代码。语言的选择是基于系统开发所使用的软件平台,即WSN操作系统。如在TinyOS下使用nesC语言,而在MantisOS下则使用C语言。最后在UNIX/Linux环境中进行调试。
2. 2. 4测试阶段
将编译成功的应用程序导人节点进行测试。白盒测试是程序员的责任,必须确保每一条指令和每一种可能的情况都已经被测试过,需要构造多组测试用例来验证应用程序。当目标系统构建完毕,测试工程师通过利用系统需求和他的系统开发知识以及用户的工作环境来产生测试计划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以确保所有的应用程序能够在一起工作。
2. 3技术模型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实现对物理资源的抽象,并管理有限的内存、处理器等资源。不同的操作系统的实现机制和策略不尽相同,如TinyOS操作系统在软件体系结构上体现了事件驱动模式和组件化编程技术,但没有区分用户和内核模式,没有提供内存保护机制。而MantisOS是一个支持无线传感器网络快速构建的多线程嵌人式操作系统,支持多模态原型以及传感器节点动态重编程、远程调试70因此,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开发具体应用,必须充分考虑各个操作系统的技术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开发出高效的应用程序。
这一部分给出了在MantisOS平台上开发应用程序的一个技术模型,如图4所示,采用队列结构来实现单线程多任务,降低了多线程多任务所可能出现的线程切换开销,适合传感器节点能源、内存等资源十分有限的特点。
在这个模型中,定义一个任务队列结构,每个应用程序创建一个线程,线程启动时初始化任务队列,并对队列进行管理。每隔一定时间间隔,检查队列中是否有任务到达,如果有任务,则启动任务执行,完成后将该任务从队列中删除;如果没有任务,线程睡眠。共享缓冲区用于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或节点其他参数的存储和处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试析基于MantisOS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开发模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