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金融企业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的特点,决定了金融审计必须运用计算机审计,结合商业银行审计中运用计算机审计的实例,对计算机审计的必然性、审计方式和审计内容改变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
审计署从1998年开始明确信息化建设,到2002年5月“金审工程”正式启动作为标志审计信息化建设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在金融审计领域,由于金融企业实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数据复杂、多样化的特点,决定了金融审计必须运用信息化审计技术,即运用计算机审计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审计目标、创造审计信息化的新模式。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对商业银行审计中运用计算机审计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 金融审计必须开展计算机审计
金融企业业务量大、数据量大、贷款档案和会计凭证多,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下,只能根据报表、明细帐、内外审计报告等有关资料进行经验分析,确定抽查的重点和对象,这种方式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难以全面性反映问题,但若采用详查方式人力物力又难以组织和实施。计算机审计的开展,使金融审计人员能够从大量原始、繁琐的数据和枯燥、重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运用计算机知识从容的提取、分析和判断被审计单位海量的财务、业务信息,扩大了审计覆盖面,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2 审计方法的改变决定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变化
手工审计下一般根据审前调查的情况,以资产或者贷款规模为标准初步确定抽查的支行,审计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到抽查支行进行审计,审计中接触和询问较多的部门主要是总行和各支行的财会部、信贷部。采用计算机审计后,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将散布在各个分支银行和营业网点的业务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向总行进行上收的数据大集中,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大总行、小分行”模式,审前调查重点集中于总行一级,接触较多的是银行计算机系统管理部门,审计人员首先在该部门了解系统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需求下载和转换数据,获取审计所需要的电子数据,集中力量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有疑点的数据,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线索,审计进点后就可以安排审计组对相关支行进行重点和有针对性的审计,避免了现场审计的盲目性。另一方面计算机审计需要审计人员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的相互沟通和配合。金融审计人员可以独立操作简单的查询、筛选、统计、分析功能,比如利用关键字查询银行自办实体,统计贷款大户的贷款总额等。
3 审计内容从电子数据审计发展到尝试对计算机系统的审计
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系统数据一般分为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两部分,计算机审计按审计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子数据审计,即通过对电子数据的收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发现和查找问题,实现审计目标;二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其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商业银行数据实行大集中后风险也更加集中,如系统受到黑客攻击或不法分子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实施犯罪,系统程序设计上存在不足造成数据核算和处理不完整不准确。数据集中后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特别是对操作风险管理和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电子数据审计的基础上对处理、存储电子数据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显得尤为必要。
4 确定计算机审计的范围和重点是关键
商业银行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le、Sybase、DB2等,由于银行的经营业务品种较多,其对应开发的系统也较多,如我们对某商业银行审前调查了解到该行使用的系统总体分为综合业务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信贷业务系统三大类,各类下又分为若干的子系统,如果对这些系统都审计一遍,显然审计资源是无法满足的。为此,就需要审计人员深入了解银行的经营业务及在业务中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情况,结合审计目标、以往审计情况、审计人员经验和已取得的电子数据、数据字典和数据库说明等技术资料,进行审计需求分析,确定能利用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的具体问题,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然后根据法律法规、业务逻辑关系、数据间的勾稽关系等建立分析性“中间表”和审计分析模型进行审计。该次审计我们结合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要求、该行自行开发系统特点、存贷款计息情况审计较少等情况,最终选择将与财务报表直接相关的核心系统、贷款业务系统、存贷款计息系统、银行承兑汇票系统作为审计范围和重点,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实现了审计目标。 5 传统审计方法与计算机审计有机结合,确保审计质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商业银行运用计算机审计思考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