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 用户登录界面
2、外部接口
本系统采用基于C/S模式的系统主机和系统终端的结构,接口设备不仅要完成系统主机与各个终端之间的标准化物理连接之外,还要完成数据在系统主机和各个终端之间的传送。故接口采用集成式、标准化的设备来完成,实现其功能。
(四)、数据结构设计
1、 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
其中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结构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逻辑的抽象的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方式与存储方式。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与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式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影响一个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数据库性能和客户端程序设计,所以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整个系统的性能、升级等都息息相关,在数据库设计时,要考虑的主要原则有:
(1)、命名的格式规范:为了便于系统适应不同的数据库,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命名应采用大小写敏感的形式。
(2)、索引的使用:合理使用索引,如表的规模不大、表需要频繁更新、以及查询字段不确定时,尽量不用索引。
(3)、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合理的冗余是必要的,所以设计时,要用有效手段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数据库性能的调整。
2、 主要表结构
将对象模型映射成数据库模型,也就是向数据表转换。转换方式如下:
(1)、一个对象类可以映射为一个以上的库表,当类间有一对多的关系时,一个表也可以对应多个类。
(2)、关系的映射可能有多种情况,但一般映射为一个表,也可以在对象类表间定义相应的外键。对于条件关系的映射,一个表至少应有三个属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家庭自动化系统(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