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广域网
广域网远距离传输数据通信需要防护线与线之间、线与大地之间的雷电入侵,当广域网使用光纤接入时,光纤线路无需考虑此线路的雷电防护,但光缆金属护套和金属芯线可能引入雷电,必须在接入设备之前,光缆的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应在入户处直接接地。
4.2.2 局域网
局域网雷电防护的重点是做好局域网网线的屏蔽,同时加强终端设备局域网端口的雷电防护。中心机房内的服务器网口安装网络防雷器;中心交换机与二级交换机之间属于光纤线路连接的,加强芯做良好接地;路由器连接到防火墙的线路,防火墙入口处安装一组网络避雷器。在传输途径较远交换机的输出端和各部门用户终端,计算机处安装信号SPD防护。
网络信号防雷电浪涌SPD是针对特定的要求来设计的,技术指标繁多,使用浪涌SPD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防护性能和优异的传输指标。从传输的角度来看,浪涌SPD连接在通信网络上相当于增加了网络的分散参数,增加了线路损耗,对传输性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主要防护设备有:用于2MHz以下音频通信线路的MDF保安单元,用于15MHz以下接入网线路的xDSL浪涌保护器,用于百兆局域网的宽带网络浪涌保护器,用于控制系统、低速网络的数据线浪涌保护器,用于天馈回路的天馈防雷器等。所安装的SDP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工作电压、接口型式、特性阻抗、信号传输速率、频带宽度及传输介质等参数选用插入损耗小,限制电压不超过设备端口耐压水平的PSD。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与被保护设备的连接端口有串接与并联之分。由RJ11、RJ45、和其它接口组成的线路应串接安装SPD,仅有接线柱组成的接口应并联安装SPD。
当采用屏蔽线系统时,线缆中传输信号频率为1MHz以下时,采用单端接地,采用单端接地应保持各子系统中屏蔽层的电气连续性。线缆中传输信号频率为IMHz以上时,采用两端接地,在电缆屏蔽层二端接地时,两个接地装置之间的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1伏。
4.3 中心机房屏蔽处理
屏蔽层可分摊70%的电流。在要防护的机房内六面安装金属屏蔽网,其中地板采用全钢防静电地板,吊顶天花采用金属屏蔽天花,形成法拉第笼,将该屏蔽网与接地体进行电气连接,同时对进入被屏蔽机房内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等均采用外套金属管状或金属编织网的外导体,并将其接入地网进行屏蔽。机房内的门窗宜采用金属门窗。
4.4 等电位处理
等电位连接作用在于将室内形成一个等电位的屏蔽整体,消除室内设备、金属导体之间的电位差,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对设备的损害。在网络中心沿墙根敷设均压带。室内均压带采用≥75mm2紫铜带或30mm×3mm铜带作为主材。将主材沿墙环绕一周,并依照防护等级要求,形成闭合网格状态,网格大小应在3×3米内,并与接地汇流排可靠连接。室内的网络设备和其他电气设备的外壳、机柜和各种金属构件、防静电地板金属支脚、金属天花板、门窗等就近通过多股6mm2铜芯线连接至均压环。
4.5 设备安全距离
因建筑物的引下线和屏蔽网都在外墙处,雷电流经其引入接地装置,在外墙处会形成强磁场,所以总配线架(MDF)不应安装在柱上或柱附近,为金属外壳时应接地屏蔽。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电源和信号主线路应尽量远离外墙,最好设置在室内的中心位置。
4.6 综合布线
建筑物之间传输线尽可能选用光缆;电源线不与网络线同槽架设;数据插座与电源插座保持一定距离,距离大于30cm;广域网线缆不与局域网线缆同槽架设;屏蔽槽要求两点接地并达到一定厚度。电子设备的电源线与信号线所形成的回路面积要尽量小,避免产生大的回路感应电势。在机房布线时应考虑防雷安全净距见《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第5.3.3条款的要求。
4.7 共用接地系统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第5.2.5条款:“防雷接地应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雷击时将会在导线、金属管网、地线网络、屏蔽范围内的一切设施上形成均压等电位。如有特殊要求设置独立地,则应在两地网间用地极保护器连接,两地网之间平时是独立的,防止干扰,当雷电流来到时两地网间通过地极保护器瞬间连通,形成等电位连接。许多计算机设备的电源线采用单相三线电缆,分别为火线、零线及连接在金属外壳上的地线,故与设备相连的电源插座应采用有安全保护地的三孔插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中心的雷电防护技术(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