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期以来,机构投资者一直被认为是造成中国股价暴跌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一方面可以监督上市公司的治理,改变信息透明度,降低个股暴跌风险,一方面又由于短视、投机和认知风险等原因,给我国的股市造成了剧烈波动。本文运用了沪深两市A股2008-2014年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来对我国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与个股暴跌风险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能否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个股暴跌
一、引言
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的主要投资主体,他们利用在购买、持有以及卖出上市公司股票上的优势影响资本市场,特别是影响被投资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如股东提议权股东投票权,CEO变更,管理层薪酬、反接管政策修订、并购等。个股暴跌是资本市场上常见的现象,而造成个股暴跌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我国的股票市场经历的个股暴跌现象更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个股暴跌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近年来,关于研究个股暴跌的原因层出不穷。有基于不完全信息理论的信息不透明,有基于委托-代理方向的“坏消息隐藏”,也有基于行为金融学基础的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这些理论和分析都说明,个股暴跌是资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坏现象,如何控制股价暴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也将是一直以来都引起重视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及假设
在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监督作用一面。国外学者Shleifer和Vishny (1986)研究认为,机构投资者作为上市公司的持股大股东可以发挥监督作用,缓解股权分散程度,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促进公司向着长远方向发展,降低个股暴跌的风险。Kim, Verrecchia(1994)与Bamer, Cheon(1995)等人的研究也发现,机构投资者同个人投资者相比,往往拥有比较好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Kochhar和David(1996)的研究则认为由于机构投资者持有股权比例较高,无法自由的进行大额交易,否则会导致股价的大幅下跌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机构投资者会成为“积极者”,有力的支持了Coffee的结论。
在机构投资者不能够发挥监督作用一面。国外学者Lipto Rosenblum(1991) ,与Wohlstetter(1993)认为机构投资者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因此具有短视性,机构投资者不会主动的去关注上市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学者0Porter (1992) , Bhide (1993)研究同样发现,为了共同的利益,机构投资者可能会与企业管理层合谋,在信息披露方面造假。
我国一直以来都存在信息不透明造成个股暴跌的现象,在2001年提出号召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降低股市波动的战略。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具有一定规模,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是否降低了个股暴跌风险,是本文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此点,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H1:其他条件不变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暴跌风险正相关。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的选取
为了更好的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个股暴跌现象,本文选取了我国沪深两2008~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本文中所提到的机构投资者的数据来自CRMAR数据库,其余的财务数据均来自RESSET数据库。对于初始数据,基于以往的研究经验,本文做出了以下处理:剔除来自金融行业的样本;剔除ST公司;剔除股票每年交易周数少于30的样本;剔除关键数据缺失的样本。根据以上标准,最终获得3800个有效研究样本。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文中的部分连续变量采取上下1%的winsored处理。
(二)变量说明
1.股价崩盘风险
借鉴Kim(2011)等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负偏态(NCSKEW)和收益上下波动率(DUVOL)两个指标来度量股价崩盘风险。首先,计算出股票特有周收益率Wi,t,具体过程如下:
ri,t=αi+β1rM,t-2+β2rM,t-1+β3rM,t+β4rM,t+1+β5rM,t+2+εi,t(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机构投资者与个股暴跌风险研究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