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库会计档案 电子化
一,当前国库会计档案管理现状
(一)纸质档案名目规格各异,整理、分类、归档难度较大
国库会计档案因不同时期经办的业务种类不一,如乡(镇)金库设立时的各类档案,国债实物兑付期的各类凭证、报表,各个时期收集、整理、归档的档案名目各异,规格各异,数量庞大,加之国库经办人员的新老更替,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对历史业务的陌生等因素影响,给国库纸质档案的整理、分类、归档带来的难度较大。
(二)档案管理办法几经更替,持续性、完整性不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各极分支机构应按照新办法,新的保管期限,完善会计档案管理流程,组织开展会计档案清理工作,银发(2005) 309号文件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规定》同时废止。至此,人民银行的档案管理办法已几经更替,会计凭证、账簿、报告、登记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保管期限数次变更,部分档案已依据原有的管理办法进行销毁,致使现有国库会计档案的持续性、完整性不高。
(三)部分纸质档案时间久远,字迹模糊,修复难度大,不易长期保管
国库会计档案从人民银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时就已产生,至今已有二三十年,时间久远,受当时手工编制、纸张质量、打印和复印的清晰度等因素影响,部分档案字迹模糊,辨认难度大,不易长期保管。另外随着人民银行办公楼的新建、维修、改造项目的实施,国库会计档案多次搬移,纸质档案破损比较大,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分支机构及时修复保管期内有破损的会计档案,但部分档案破损严重,修复、保管难度大。
(四)纸质档案成本高,不符合低碳、环保、绿色的科学发展理念
国库会计纸质档案收集了每个工作日及决算时打印的预算收支日报、月报,原始凭证、机打凭证、余额表、集中支付报表、库存日报、年终决算报表、分析、报告等会计资料,耗费了大量纸张、打印机及耗材,国库工作人员在打印时已投入了诸多工作时间,收集、整理、装订、归档又需花费大量精力,国库会计人员每年1-2月份均忙于本年度档案整理,上年度档案移交工作,纸质档案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不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倡导的构建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的低碳、环保、绿色的科学发展理念。
二,国库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一)新档案管理办法对加强电子会计档案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核算部门重新设定会计应用系统中电子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会计应用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对符合仅采取电子形式保管要求的会计档案,可不打印相应的会计资料。这为国库会计实现电子档案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
(二)国库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为会计档案实现电子化奠定了基础
2000年《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TBS)在全国推广上线,开启了国库信息化系统建设进程,2006年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试点成功,揭开了人民银行国库信息化系统数据集中的序幕,随后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信息管理系统(TIMS)相继在全国上线运行,各级国库的所有业务数据由全国数据处理中心集中存储,国库会计业务纸质凭证大幅减少,国库核算逐渐向无纸化迈进,为会计档案实现电子化奠定了基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国库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问题刍议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