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日本的一些大学也有案例教学法,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案例不是视频而是报纸。具体做法就是,在备课的时候任课教师就必须把下节课所要用的案例复印好。上课的时候会拿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案例,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相关专业学科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时代,缺乏语言的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这样的案例教学法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达到双重效果。第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在校期间不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么对于学生找工作面试来说,语言表达可能成为一道“难题”。
(三)推进讨论式教学模式
逐步推进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日本讨论式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体做法就是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由任课老师发给学生具体的教学任务,并具体地列出每一次研讨课的主题及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当然,讨论的主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自拟与课程相关的主题。然后根据课程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参考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每一次的讨论课中,每位学生都必须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虽然讨论式教学完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但是这种模式在我院进行推广又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其限制就是对班级人数有一定的要求,班级人数太多的话不利于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展开。在国外讨论式教学通常是在人数不多的班级进行,而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一般来看班级人数大多是40到50人左右,所以如何有效地展开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任课老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换句话说,上课前作为任课老师必须做足课前准备,备学生、备教材。
那么在我们学校就《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而言,可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把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讨论组,各组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针对股票分析及证券市场热点问题加以评论,然后汇总写出每个小组的报告,由每个小组组长或派出一名代表向大家汇报分析结果。然后任课老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小组汇报的情况及结论进行点评,并将报告的表现纳入课程考核的参考。通过这种培养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将来走向就业岗位后,形成良好的处理问题的习惯。
(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在我们国家有句俗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命根”。多少年来考试一直被作为判定学生成绩的唯一的方法。但是现如今我们学校已经向应用性人才培养方向转型,所以这种单方面的考核办法也应该逐渐地被打破。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也不例外。这个学期我使用的是吴晓求老师的教材,该教材一共有15个章节,理论性知识只不过占6个章节。如果是通过考试的办法来考查学生的话,考试的内容只能从这6个章节中选取。而且考试的问题也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比如说股票的发行,与其背一些文字的东西不如带领学生通过“中小企业路演网”先观看视频,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再做一遍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这样的案例教学在视觉上以及在听觉上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很深的印象,从而也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的独特之处。
另外,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股票、基金、债券。既然和投资相关那么就不得不考虑投资的风险问题。关于投资风险组合的讲解虽然在教材的第10章有文字叙述,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利用同花顺软件来演示,并带领大家利用软件操作学习如何选择股票,如何降低投资风险,使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像这样的知识点,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考查方法来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我觉得就不太合适。
传统的考查方法一般是建立在有标准答案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是有些内容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觉得不能仅仅用考试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该课程当中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对于这个内容完全可以借用日本一些大学的考查模式。其模式就是利用小论文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会大相径庭,如果仍旧用传统的考查办法就行不通。因此,只有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考核办法才可以综合性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三江学院是一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和投资专业的必修课,属于专业性、应用性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对证券投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证券投资的相关技巧,提高证券投资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年来伴随着企业转型,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纯理论性人才逐渐被技术性人才所代替。这就给偏重理论知识教育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我校的《证券投资学》教学工作来说,必须要迎合当今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系统性的课程再设计。
(五)加强教师的自我能力培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他们对新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科书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所以,作为任课教师必须要与之俱进,通过不断学习获得各个方面的最新知识。其方法第一,就是要不断地进行科研,在科研中发现新知识;第二,教师要养成阅览互联网的习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力,丰富自己的内心;
第三,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总之,通过调整《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将该门课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使之更符合当今三江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吴朝霞.关于高校本科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8).
[2]张丽玲.应用型大学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2011,(03).
[3]卢雯君.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14,(01).
[4]张静,吴春贤.“证券投资学”创新实践教学探索[J].商业会计,2016,(0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基于高校转型背景下“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