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索
一,中国社区银行的现存问题
(一)相关部门未能对社区银行进行有效监管
随着国际经济的融合和本土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银行开始布局社区银行战略,企图避开审批制度以达到扩张营业网点的目的。这就导致在营业过程中存在信用、操作、道德等底线被触碰的风险。虽然社区银行的设立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监管制度未能随之跟上,从而导致有效监管的强度被削弱、风险的可控性越来越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赵锡军副院长曾在一次采访种指出: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它不但为企业日常运转提供资金来源.还吸纳老百姓存款。因此他的运作不仅关乎着国家稳健的运行,还关乎民生问题。因此,银行的发展应把风险控制首当其冲,应该以合规为前提,稳健运行为主线的经营。根据银行的资金来源,90%的资金都出自于存款人,投资者只占10%,若不注意风险控制,存款人的资金安全出了问题,最终要靠国家买单,不仅损失巨大,而且后果不堪设想①。
(二)社区银行特点未能有效发挥
现阶段,社区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完善,在这样的基础上衍生出的社区银行不能算是实际意义上的“社区银行”,其运行模式与传统的银行分支划分与运行相差无二,因此,只能称之为“准社区银行”或“社区银行的雏形”,相比发达国家的社区银行体系,我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去进步和很大的差距去弥补。而且某些商业银行开创社区银行的目的并非实现社区银行的内在价值,而是变相的通过社区银行来进行网点的扩张和另辟蹊径实现圈地的目的。因此,并未深层的考虑社区银行的本质特征和深究其在中国特色的市场上如何更好的经营和管理,社区银行的运用并没有突破信用贷款和私人理财等的现有模式,为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打开新局面。可以说,社区银行在我国虽然规模发展很快,各个银行都在竞相设立,但其发展还停滞在初阶段,在服务和产品上与传统银行模式相近,并未有所改进和突破同质化这一僵局,并不能提供给客户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实现其创立指出的价值意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银行的冲击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没有忠实的客户群体,没有新颖的产品服务吸引新客户,那么社区银行极有可能成为银行的新负担,据不完全统计,A商业银行北京地区的社区银行67%都未能实现正盈利。
(三)不能够明确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
社区银行,顾名思义,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其独特的金融服务和特色的金融产品吸引社区客户。传统的银行根据“二八效应”,主要以服务于中高端客户,而社区银行的出现就是弥补银行在低端客户服务不足的短板,但现阶段国内的社区银行仍以争取高端客户为主,并未实现其创立的真实目的。而且我国的社区支行并非自成体系,独立经营运行,所以社区银行并没有在其所属的商业银行发展大战略中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同时,目前我国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并没有跟上社区银行的发展,用明确的法律法规去限定社区银行的经营范围、服务对象、资金运用等,同时政府并未出台相应政策和优惠鼓励社区银行的发展。因此,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大方向的推进,相较之前银行的收入减少、成本增加、利差变小,就刚产生出雏形的社区银行而言,很难按照其经营宗旨运行经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曾公开指出:不同的银行机构应深入分析各自的比较优势和资源支撑能力,在“全球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社区银行”中找准战略定位,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
(一)发展社区银行是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治本性措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从发展模式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社区银行返回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