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低碳工艺技术创新力不足,节能减排技术不到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行业低碳技术明显落后,尤其是作为高比重煤炭消费的河北省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我国企业所采用的技术大多依赖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的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而最后与产业结合的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同时,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8%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则达到5%左右。早在2004年日本钢铁企业在炼铁工艺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66.78吨,而我国河北省钢铁产业炼铁工艺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2年前三季度就已经达到1049.44吨,高于日本钢铁产业炼铁工艺2004年碳排放7.87个百分点,可见研发资金的缺乏造成钢铁行业整体研发能力缺乏,低碳工艺技术创新力明显不足,致使河北省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明显落后。
与此同时河北省节能减排技术不到位,造成煤气回收以及二次能量回收率很低。我国转炉煤气回收平均值为54立方米每吨钢,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是在100立方米每吨钢。日本的新日铁已经回收的二次能源在可回收部分中占92%,中国宝钢也回收二次能源中的68%,而河北省大多数钢铁企业的二次能源的回收量在50%以下,甚至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二次能源回收只是刚刚起步。
(三)传统能源利用效率低,新能源研发动力不足
中国钢铁工业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70%左右,全流程钢铁企业消耗的煤炭更是占到其一次能源的95%以上。目前钢铁生产主要分为以矿石为主要原料的高炉转炉长流程和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短流程两种方式,其中高炉生产流程能耗是电炉生产流程的2倍以上,CO2排放是电炉生产流程的3.8倍。而我国目前处于废钢短缺时期,致使我国钢铁生产以长流程为主,导致我国铁钢比2008年高达0.94,而美国钢铁企业的铁钢比已经小于0.4,德国为0.65左右,日本为0.73左右。同时我国电价较高,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电炉钢比明显偏低,2008年世界电炉钢比为32%,美国为58.1%,中国仅为12.37%。
作为中国钢铁第一大省的河北省钢铁工业同样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钢铁生产以长流程为主,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能效水平的先天不足。河北省的煤炭利用率仅有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低于世界先进水平15个百分点,因此,河北省钢铁行业发展中传统能源利用效率低,“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另一方面,河北省虽然拥有丰富的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但是由于新能源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河北省新能源企业除保定天威、英利集团、秦皇岛哈电等企业规模较大外,其余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资金明显不足,高端技术人才和具有专门从业经验的技术人才尤为匮乏,致使新能源的研发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新能源的产品研发、产能扩大和技术升级以及推广应用。
(四)工业技术装备落后,环保治理设施缺乏
由于钢铁企业减排CO2前期需要投入大,成本高,这显然带来了企业的短期行为。河北省存在大量中小民营钢铁企业,这一现象就更为突出。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河北省主要钢铁企业有烧结机165台,平均单台烧结面积109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些企业中,仅有53家钢企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烟气脱硫装置,2013年3月,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对河北省钢铁企业进行了联合调查,发现唐山、邯郸、秦皇岛、邢台近年内建成或在建的钢铁项目有34个,均无任何环保手续。此次督查共发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9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49台,400立方米以下高炉 44座,有60%的运行企业存在环保问题,其中70%属除尘设施运行不正常,八成以上企业的生产废水仅通过简单沉淀过滤后即用于冲渣和熄焦,使污染物由液态转化成气态排放。
2012年,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仅盈利15.81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04%,河北省钢铁行业盈利153.52亿元,销售利润率为1.34%,而这中间有141.83亿元是由民营钢铁企业创造的。数据显示民营钢铁企业吨钢成本较重点钢企低近千元,其中环保投入少是民营钢铁企业成本低的重要原因,在目前盈利的一些小企业中,大多环保投入低甚至是零投入,一个小钢厂不启用环保设备,每年可省下上千万元的成本,这就导致河北省钢铁落后产能由于环保投入少,成本低,反而利润高,也造成了在河北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河北钢铁民企产量却在不断创新高。
三、促进河北省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产业集中度,削减过剩产能,避免能源浪费
河北省近几年提交了多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河北钢铁产业多种整合重组模式多遭失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河北省钢铁产能已从2005年的1亿多吨上升到2013年的3.14亿吨,这说明通过行政审批手段严格控制钢铁产能收效甚微。最近一次《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中,在缩减规模总量和企业数量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到2015年炼钢产能总量调整到2.2亿吨,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数量由目前的150家压缩到50家左右,到2020年减少到30家左右。目前,河北省钢铁行业集中度低,存在大量过剩产能,落后产能规模较大,大多数企业污染防治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对于河北省钢铁行业来说,严格的环保标准是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有效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依据能源消耗、环保标准两个方面限制钢铁产能,同时与“税价机制”相结合,使得那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钢铁企业无利可图,难以生存,最终自动退出市场,进而达到提高产业集中度,削减过剩产能的目的。
(二)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技术进步是实现节能降耗的关键,研究分析显示,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率达到40%~60%,世界先进钢铁国家非常注重低碳技术的研发。虽然河北省钢铁行业也意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如河北省科技厅与河北钢铁集团联合设立“河北省钢铁产业技术升级专项资金”,每年投入6000万元,十二五期间总计投入3亿元资金,主要用于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与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同时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2011年技术开发费投入34.86亿元,比上年增加20.27亿元,技术投入比率达到1.39%,比上年增加0.75个百分点。但是相比于工业发达国家钢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已经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左右的水平,我们的研发投入明显不足。目前要想改变河北省钢铁行业这种产量巨大、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也大的局面,必须结合省内钢铁行业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掌握核心的钢铁节能减排技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国际先进钢铁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与启示——以河北省钢铁产业(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