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泛红河流域地区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达成泛红河流域经济发展共识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快泛红河流域地区的发展。近年来,“两廊一圈”中南宁-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进展较快,而昆明-河内-海防经济走廊进展缓慢,发展成效不太明显,造成这种状况的共同原因可能是批复手续复杂、基础设施投建、区域发展机制等问题。昆河经济走廊也正处于泛红河流域的核心地带,对于红河流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而要加快达成泛红河流域发展的共识,形成新发展动力。
第一,促进要素流动、产业升级与转移,对接其他经济区域。泛红河流域与泛珠三角区域相连,也与大大湄公河次区域、两廊一圈部分重叠。在提升泛红河流域投资环境的同时,促进要素流动、产业升级与转移。采取适度政策措施对接珠三角区域,吸引珠三角和国际产业转移。在泛红河区域内,以区域性中心城镇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主体,构建承接珠三角等区域的要素流动、产业转移的对接点与平台,实现产业和要素的集聚,形成泛红河流域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基础实施、体制、市场、人才、投资环境建设,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枢纽,建立起发散型、快捷、便利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泛红河流域形成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对于我国西南地区而言而言,还可在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在税收、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更多更好地拦引产业转移,承接要素流动。
第二,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打造中国与东南亚的物流集散地。泛红河流域的中国西南地区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与东盟国家对接的大通道建设进展罗快。广西是沿海、沿江、沿边的边疆省份,处于泛珠江三角区域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两大市场的中心位置,有便捷的出海通道和陆路路网。云南省通往东盟国家的国际公路大通道初具雏形,昆明至泰国曼谷,昆明至越南河内,昆明至缅甸曼德勒、密支那公路等,在云南境内段已全部实现高等级化,极大地便利了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利用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物流集散地。在边境口岸兴建物流园区,加快物流站场、仓储设施建设,积极利用物联网络,开展网上经贸活动。利用网络进行涉外管理,增强透明度,提供快捷的服务。
第三,形成多极化的区域发展动力机制。促进泛红河流域的发展,要寻求多方面的动力,共同打造产业价值链,在合力的促动下不断发展。中央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地政府积极转换职能,创造宽松的投融资环境,如大幅度简化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投资的审批程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本区域的电力、交通、电信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间资本的份额。广西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的轻工业可投资越南、柬埔寨、老挝等,以进一步形成和强化产业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加强口岸建设,建好边境区域合作区。边境口岸是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因而口岸建设在国际合作往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泛红河流域涉及到中、越、老、缅等国家,加快双边或多边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口岸通畅尤为重要。加强口岸建设要求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出入境手续,以适应物流和人流不断增多的需要。当前重点是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口岸信息网络,加快推进各地电子口岸实体平台或虚拟平台建设,打造一个以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为主,逐步向相关物流商务服务延伸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信息化口岸。同时,应加强边境区域合作,建好现有边境合作区,并且在条件成熟时,将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拓宽,把更多更大区域的贸易都吸纳进来;还应不断探索边境合作发展模式,完善各种基础设施,特别是陆上通道和水上运输设施的建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推动泛红河流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