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推动技术创新。在前文分析中看出,我国的技术水平虽然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优化生产结构。还应当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及合作,例如积极参与同发达国家的清洁生产机制CDM项目合作,这样可以获得先进设备、资金和技术支持,缩短企业自身技术改进周期,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质的提升。
(四)积极应对国际气候谈判。中国虽未成为《京都议定书》的强制减排缔约国,但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面临着许多西方国家的指责以及沉重的减排压力。现行的核算体系是以生产为基础,由此规定了各国的减排责任。中国为了满足发达国家的消费而进行的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将依此全部归在自己名下,无形中为发达国家的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对我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谈判,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基本原则,在承担自己相应责任与义务的同时,拒绝接受其他国家对我国发展的不合理限制,维护我国正当权益。中国还应呼吁国际社会各国共同建立一个以消费为基础的新型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分配体系,构建一个真正公平、有效、长久的国际气候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忠秀,王苒.中日货物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5.
[2]何丹丹.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石红莲,张子杰.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4.
[4]季春艺,杨红强.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研究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6.
[5]杨会民,王媛,刘冠飞.2002年与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