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会展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政府的作用是一把“双仞剑”。一般而言,政府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包括为会展业提供基础设施和政策优惠。但是,单纯的补贴、优惠或税收减免会产生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效应,从而抵消企业进行创新和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因此,政府的职能是创造有利于会展产业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城市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法制的等诸多方面,最终使得城市在资源禀赋、城市产业特色的优势更加突出,成为会展产业的中心地域。? 第二,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条件,在“展”、“会”与“节事活动”中选择能发挥城市资源优势的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有品牌效应的展会和一批有专业水准、有竞争实业的会展公司。我国的许多展会是从行业性的交易会或订货会发展来的,如纺织服装业、医疗器械行业、电子行业、农机行业以及百货业等等,规模大、历史长、效益显著,这些展会应该是未来中国展览业的中坚力量。因此,要让品牌展会在本城市扎根,必须充分挖掘内在的优势;同时,随着展览的专业化和市场水平的提高,展览会的主办和组织工作更多地要依赖专业展览公司,只有专业展览机构的成长和壮大,才能提高展览会的整体水平,促进展览业的健康发展。要重视会议、节事活动的同步发展,发挥城市的资源禀赋优势,在“展”、“会”与“节事活动”中有侧重地加以发展方向。以厦门为例。厦门本地经济总量较小,其周边市场与全国各主要会展城市相比没有太大优势。厦门是全国最重要的海空口岸之一,其交通运输条件和城市环境,比之大部分主要会展城市毫不逊色,外向型经济特色和开放度较高,涉外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厦门还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城市,厦门市根据自身的这些特点,在其初步的规划中就曾提出:(1)“会”与“展”二者中,重点发展“会”;(2)“展”的重点是发展专业(贸易)类展览会;(3)争取多举办国际性和涉台会议及展览活动。因此,城市在发展会展经济的道路选择上,完全可以根据现有的城市资源禀赋条件,培育出一流的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会议与活动。? 第三,要重视规模和品牌。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会展公司比较弱小,规模有限,经营范围较窄,档次也不高,没有自己的品牌,难以与国外强大的会展公司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展业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努力提高展会组织、策划、服务的水准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进行展会活动的创新,争创名优品牌。在中国目前的会展经济条件下,扩大会展企业规模的战略选择,要实现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协调发展,提升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重视打造城市会展品牌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牢固的品牌观念,只有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才是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唯一途径,树立了这样的品牌观,才会从场馆的设计、主题的立项、展会的规划、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来实施会展业品牌化发展。要制定长期的会展业发展规划,确立会展业的品牌发展战略。? (2)提升品牌质量。会展的硬件设施是影响品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上著名的品牌展会往往都是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因此,要实现会展品牌质的飞跃就必须加大投入,不失时机地更新展会的硬件设备。会展的软件主要指的是会展的专业服务水准,一方面会展企业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会展企业应积极加入国际性的会展组织,通过这些途径实现会展服务与国际接轨。? (3)拓展品牌空间。会展品牌的拓展空间具有三维性,即时间维、空间维和价值维。时间维是指品牌的影响力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发散和扩张。从展会的角度分析,延续的时间越长,则参展商和观展者之间的交流就越充分,展会的效果就越显著。国外的展会延续时间大约有十来天,而中国的展会往往只有三五天的时间,这对于会展品牌的拓展是远远不够的。会议与节事活动同样是如此。所谓空间维指品牌在地域上的扩张。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就通过在上海举办著名的汉诺威办公自动化展(CeBIT),成功地迈出了世界性扩张的第一步。所谓价值维则指品牌作为会展企业的无形资产,其经济价值的含量是可以增加的,品牌价值的提升实际上也是为会展业品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拓展创造了条件。因此,会展企业要灵活运用各种经营方法和手段,尽力扩大会展品牌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力,并最终实现会展品牌价值的提升。? (4)培育网络品牌。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人们生活的第二空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国会展业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优势,培育出知名的中国会展网络品牌,网络品牌的建设主要应从企业网络形象塑造、网络展会的建设以及开展网络营销等方面进行。? 第四,加快筹建全国性展览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自律、规范和协调作用,积极促进会展的产业化。目前,展览市场的竞争无序和展览业整体水平的低下,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全国性的行业组织,缺乏一套展览业的游戏规则,同时也使得政府管理职能难以转变。因此,当务之急要尽快成立中国展览业协会,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展览业的行业规范和服务体系,起草展览会的等级标准及评定办法,促进国内展览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引导国内展览业的发展。? 第五,有意识、有目的地推进会展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交易需求的不断增长,专业会展逐渐成为各企业进行产品推广的必不可少的商务活动之一,这一趋势即便是在信息、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也没减弱。因为,会展的魅力之处在于可以现场将产品的特色及时传递,并与目标客户直接沟通,从而在短的时间内达成商业合作的目的,这是其他任何媒体无可比拟的。随着产品服务的细分就要求会展举办更加专业化,专业会展是未来会展发展的趋势所在。所谓专业化,是指会展产业链上的分工专业化、会展活动服务专业化、会展项目运作的专业化。从会展企业角度分析,有以下几条:? (1)会展内容专业化。会展内容的专业化因其专注于某一个领域,专业性强,故可以集中吸引该领域精英企业的核心产品参展,提高展览水平和质量,让参展商更明确展览性质,这是专业会展的最核心部分。会展内容的专业不仅决定了其会展性质、主题、目的等,也决定了参展商和参观者的范围。目前,我国很多会展组织者经常强调其会展吸引多少专业参观者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体现,专业性强能够提高会展效率、增加成交额。? (2)会展组织者专业化。 国际上更多的会展是由大型专业展览公司进行商业运作,使得展览服务更加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广义的展览服务,既包括发生在展览现场的租赁、广告、保安、清洁、展品运输、仓储、展位搭建等专业服务,也包括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配套服务。举办贸易展览会是市场行为,不是政府行为,政府不应该成为办展的主体,办展的主体应该是商业协会和专业展览公司,这也是国际惯例。? (3)会展服务人员专业化。会展服务人员工作在会展现场,直接面向参展商、参观者,他们的言行举止、服务规范、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服务水准的最终体现。这不仅是制约我国会展发展的一个瓶颈,也是会展企业目前抓内部管理的着重点。因为,很难想象没有办展经验、对行业认知度不高的人员能够办好专业会展。只有专业人员的大批培育才能够使得会展水平大步提升,才能真正办成质量一流的专业会展。? 第六,加强会展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会展业经理培训制度。会展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运行规则,需要大量相关的专业人才。为此,通过专业化培训方式大规模培养会展业人才,已是中国会展业十分迫切的任务。因此,为使会展行业管理体制能更好地运转起来,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已有的行业管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另一方面要特别强调人才的流动性,吸纳新鲜血液,引进国内外的会展专业人才进入到会展行业承担一部分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国内会展管理的水平与理念,保障会展业的管理体制的更好地运转。? 此外,应该加强会展经济的理论研究,重点在于给出会展经济更为具体的影响因素和指标,而不是以某几类因素作为判断会展中心的标准。对城市政府而言,一方面将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做综合的考虑;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文化多样性和人文国际化,加大城市开放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高燕.中国会展业发展前景和行业协调服务体系建设[N].中国贸易报,2003-12-30.? [2]黄菱.厦门市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基本思路[Z].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 [3]林宁.中国展业面临大调整[N].中国贸易报,2004-01-06.?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苏泽群.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趋势和思考[Z].2003年中国会展经济论坛.? [6]宋建军.发展广州会展业的思考[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1).? [7]伊宇.中国会展业的得与失[N].中国贸易报,2003-12-23.? [8]邹树梁,王铁骊.会展、会展业与会展经济的演进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3(4).? [9]赵成孝.中国会展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物价,2003(2).? [10]过聚荣.2006-2007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1]过聚荣.简析企业竞争力对城市竞争力的作用机理[J].管理世界,2003(9):142-14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发展会展事业 提高城市竞争力(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