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近十年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调整及未来发展趋势(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教师教育结构调整和层次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由中师(幼师)-师专-师范大学(学院)三个层次构成,分别负责培养小学(幼儿园)、初中和高中师资。应该说,这一结构在一段时间内是符合我国国民教育水准较低、基础教育规模庞大、教师缺口大基本国情的。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教师学历水平低、师范学校教师培养目标低、师范教育结构重心偏低的问题日渐凸显,调整师范教育结构、提高教师教育层次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1999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针对我国教师学历水平较低的情况,提出要开展对现有的中小学校长与专任教师的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争取“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8]。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提出:“推进师范教育结构调整,逐步实现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有条件的地区要培养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和具有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逐步提高高中教师学历,扩大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和招生范围。”[9]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中等师范学校合理收缩并逐渐淡出教师教育体系,高师本科院校逐渐增加,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培养规模日渐扩大。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完成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部分条件具备的经济发达地区已转向一级师范的过渡。教师教育体系调整及层次提升政策的创新意义,不仅在于使得我国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水平有所提升,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在于它优化了我国师范学校结构,推动了21世纪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它规定着国家对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资格、学历、能力等的基本要求,是提升教师素质,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是教育教育政策创新的又一大体现。

  在教师资格制度建立之前,我国教师管理较为混乱,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入职资格缺乏统一标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没有受到重视。随着教师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向开放性的转变,教师资格法制化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一环。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由此建立起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依据。而教师资格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取得教师资格的标准和条件、申请认定程序、资格考试、在职教师资格认定、确认教师资格的机构及教师资格丧失的条件等做出详细规定之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再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同年12月,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及《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对教师资格认定做出了操作性的规定,并开展对在职教师的资格认定工作。2000年,教育部在总结教师资格过渡工作和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的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面向全国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师范教育百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进步,体现了我国教师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它从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面向整个社会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促进教师来源多样化等方面保障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化进程,是促进教师任用与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也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化和提高教师地位,实现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进程加快和教师专业化程度提高,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现成理论知识的接受者、传播者,还必须是知识及教育活动的反思者、研究者和创造者。而且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还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与此同时,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从量的满足开始转向对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和新课程全面推进。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都要求必须提高教师执业标准,革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及时对这一要求做出反应,通过制定一系列新政策推动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规定,“要制定适应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培养规格和课程计划,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增强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与终身发展能力。”2002年,《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加大教师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此外,教育部还提出要研究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标志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展开。在新的政策的推动下,各师范大学纷纷开展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形成“3+1”(即在接受一般本科教育时选修教师教育模块课程)、“4+1”(取得本科学历后再到教师教育机构接受专业训练)、“4+2”(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直接招收教育硕士学生)等培养模式。[10]教师教育课程也从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嵌入“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模式转向二者相对分离的独立设置模式。这一变革顺应了世界教师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强调教师培养的“学术性”与“师范性”并重,体现了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创新性发展。

  (五)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回归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校并轨招生、全额收费制的实行以及我国师范教育结构调整,教师教育体系转向开放,师范院校面临一系列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一方面,各师范大学(学院)为了增强竞争力,纷纷向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扩大非师范专业招生,这种盲目的综合化导致师范性被淡化;另一方面,受高等学校全额收费,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取消,教师地位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人数下降,生源质量也越来越差,教师教育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被削弱的状况。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国务院、教育部等国家相关部门于2007年重新制定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标志着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2007年5月,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176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同年9月,部属6所师范大学招收第一届免费师范生。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回归,它的创新意义不仅囿于教师教育本身,更对整个教育事业乃至社会公平都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有利于扭转当前师范教育的颓势,引导师范院校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其次,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院校,将优秀人才纳入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再次,对于免费师范生“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这一规定,有利于改变当前农村地区优秀教师匮乏的局面,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此外,以部属6所师范大学为试点进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有利于结合各种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探索新时期师范生培养模式、管理方式等的改革与创新,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总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回归,是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是对教师教育在发展教育事业中的战略地位的充分肯定,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推动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着重大意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近十年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调整及未来发展趋势(2)在线全文阅读。

近十年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调整及未来发展趋势(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48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