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活动的课堂应成为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舞台,教师应成为尊重学生、引领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开展教育活动的课堂是学生求知、启智、抒情最重要的场所和主阵地,在教育中起引领作用的教师是引领学生走向知识、发展智力、抒发情感的“工程师”,并努力使课堂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服务。教师是否言传身教、能否教书育人,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教师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成人”与“成才”并重的三原则:传授知识是基本——教学生“学会掌”(掌握知识)、“学会感”(感悟世界)、“学会陶”(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是关键——教学生“学会学”(学会学习)、“学会认”(认识世界)、“学会改”(改造世界);润泽生命是目的——教学生“学会生”(生存与生活)、“学会做”(学会做人)、“学会发”(学会发展)。
具体来说,一要做到“尊重教育”: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二要做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变“课堂、教师、课本”“三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上当好“引导、指导、教导者”;教授之功“贵在点拨、重在引导、妙在开窍”。三要做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改变“时间+汗水”的粗放型、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要善于更新教育思想,善于吸收新的理论素养,并用其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如吸收和利用脑科学、信息论、多元智能理论等,运用合作教学、对话教学、反思性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由原来的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由原来的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转变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由原来的教学脱离生活转变为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由原来的满堂灌输转变为让学生自主学习,由原来的教学型、教书型、教书匠转变为教研型、育人型、教育家。
4.虽然目前的教育还必须进行高考,但必须在素质教育的框架内、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完善高考制度,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试升学的矛盾,并进行一切教育教学改革。虽然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还不能回避考试、分数,还要参加全国高考,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也是“全面发展与应试升学”的两难问题,但必须在素质教育框架内和指导下进行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包括高考制度的改革完善。笔者赞同南京市教育局局长的观点:“我们要学会在素质教育的框架内应对考试升学,以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科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升学机会、就业机会、发展机会。”[7]例如,在教育改革上推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建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日常评价制度,努力彰显素质的价值。为此要建立学生的综合测评档案,把学生在学校的综合素质的表现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创新能力、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表现、教师评语等内容记录在内,作为高招录取的另一个重要依据,从而改变“唯分数”的录取模式。还要进一步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加大自主招生的力度。还必须下力气杜绝高中文理分科的现象,为学生打下宽厚的知识基础,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知识素养较为全面。
这里提出的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试升学的关系问题,就是既要营造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如《规划纲要》指出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正确的教育观,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还要注意创设学校小环境来推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奖学金翻番 北大清华“抢”状元[N].文摘报,2008-06-19(2).
[2]杨方.德国大学为何拒收“高考状元”[N].中国青年报,2005-06-30(2).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修订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98.
[4]潘晓凌.“考霸”张非的内心世界[N].南方周末,2007-06-28(1).
[5]郭振有.现实·抉择·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8-07-8(5).
[6]杨云慧.云南将在全省实施“三生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08-14(1).
[7]徐传德.仰望理想的天空 走实脚下的每一步[N].中国教育报,2007-07-03(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育才”与“制器”:教育究竟为了什么和应做什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