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思想品德水平
(一)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的家庭教育观念已经过时,应该淘汰,例如“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教育观念是不可取的。中学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逆反心理也比较强。如果依然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子女,非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可能助长子女的逆反情绪,甚至可能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因此,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很重要。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尊重是前提,更多地要采用说服教育。家长应与子女交流,了解其内心,对于不正确的思想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在家庭教育方式方面,父母应该采取民主开放式的教育,在平常的言行举止中教育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看法和意见。但不能过度地溺爱孩子,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还要教孩子学会爱别人,学会付出,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具有热爱集体、热爱同学的良好品德。
(二)营造良好、温馨的家庭环境
树立良好的家长榜样。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家长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水平,用自身的行动感染和带动学生,激发子女对于知识的渴求。当子女在家学习、做作业时,父母不应在旁进行类似于打麻将、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因为这种环境不利于子女学习。我们提倡的是建立学习型的家庭,使家庭中充满学习的气氛。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关心,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多与子女交流,了解子女的心理活动,增进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家长不能经常在子女面前争吵,让子女产生厌恶家庭的感觉。对待子女要奖惩得当,子女做得好的地方就应该奖励和表扬,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也要及时指正。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家长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只有做到公正合理,子女才会从内心接受。
(三)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同的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一句标语、一幅图画可能就会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起到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职业道德修养好、思想境界高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发挥出主导作用,把握好课堂进度和方向;当学生得出结论时及时予以更正;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其次,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当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不能很好地结合,甚至每周都出现“5+2=0”的现象,使得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要重视这一问题并及时解决。学校可以组建家长委员会,创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先受教育,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家长委员会成员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日常事务中,时常与学校教师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后,社会教育积极配合。不管学校、家庭如何保护,中学生始终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事情都会对中学生“三观”的形成产生影响。社会各界应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为学校、家庭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出版以及媒体影音的监管,防止不良内容对中学生的毒害;社会人员不做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事,如禁止未满十八周岁的学生进入网吧等。
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同的教育体系,共同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家庭教育与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契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