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制定明确的考核目标。在考核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等方方面面。制定结果反馈系统,将考核结果及时传达给教师,公开全校教师绩效考核成绩,对考核成绩高的教师作出鼓励和奖励,对考核成绩低的教师要帮助找到其自身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才达到了绩效考核的目的。
(三)制定客观公正的组织奖励机制
1.促进奖励形式多样化。激励奖励作为心理学中的正强化,形式要多样化。学校要制定奖励细则,使教师获得奖励科学化。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教师的心里需求,对教师实施各种奖励方式。如果教师生活窘迫,这样教师就迫切需要得到经济上的奖励;如果教师生活条件不错,这样的教师则更注重的是心理上的需求,如自我满足感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多样化的奖励措施可以针对不同的人群依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奖励手段,使奖励达到了最大化的激励作用,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更加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2.精神奖励要宣传到位。自我实现作为心理学中人类的最高需求,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学校在完善物质奖励措施的基础上,要提高精神奖励的权威性。目前,学校的精神激励在社会的权威性不高,不能达到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精神激励作为满足教师高级的心理需求,要做到积极宣传,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手段,使教师真正获得教学的正能量,实现教师的自我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精神激励如果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其效果要远大于物质奖励的成效,学校不能忽视精神奖励的重要性,利用各种媒介提高精神奖励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激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四)通过努力提高职业生涯目标引导
1.引导树立正确的个人目标。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教师要结合自身情况,从实际出发,将最终目标逐一分解,将大目标细化,甚至做到每一天的目标是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教学效果,这样也就将目标变得可操作化,方便教师每天检查修改调整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任何工作也就做到了不盲目不慌乱,任何事做到有条不紊有章可循[3],一方面,很好的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被烦躁的外界环境所干扰;另一方面,遇到困难可以冷静思考,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做到五日三省吾身。
2.积极关注教师主导需要。学校活动的策划开始于分析参与学校活动教师的需求。确定一个大家都愿意参与的活动主题,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因为这能让参与者在最初阶段就体会到他所参与和投入的是一个可能使现状改善的活动,对自己的发展也是有益的。参与活动的每位教师都是有感情,有时甚至有些非理性的个人,对他们需求的分析没有特定的工具或指标,有相当的困难。但厘清、识别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直接关乎到活动能否聚集一批教师的自觉参与,关乎活动开展之后能否持续,等等。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基础上,笔者发现学校的任何一次活动,任何一个决定都必须关注每个教师的主导需要,由于个体不同,教师的主导需要也不同,提供给教师主导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事半功倍的提高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强晓华,王守恒.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消解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0(13):56-59.
[2]李柯,叶美芬.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分析[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9-73.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5.
[责任编辑 李漪]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综合激励模型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的调查与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