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先秦儒、道、法之别——基于人学的视角(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从对统治者的期望来看老子的人学思想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有为的政治是天下混乱的原因,无为的政治才是天下大治的根本。老子理想社会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寄希望于统治者实行无为之政,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从而“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最终实现天下大治。所以他认为:“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以期实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理想治世。

这里的政治问题、管理智慧,都是缘自老子对人性及理想社会状态的理解,所以他反对压制人民,主张管理者只做宏观掌控,全局把握,在具体问题上放任自流,让人民自由发展。

(三)对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的认识

儒家认为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贫富不均,也就是所谓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解决办法就是均贫富,认为:“伐冰之家,不蓄牛羊。”让多数人能找到谋生的办法等。法家自然把社会问题归结为人的趋利避害之心,好逸恶劳本性,解决之道在于实行法治,规范人们的行为,制定激励措施,刺激人们的趋利之心,提高人们的积极性。老子则认为战争以及诸多社会问题的原因在于人们的欲望过重,也就是他所说的“祸莫大于不知足”。他的解决之道在于使人们要知足,全社会都知足了,社会也就安定和谐了。所以他希望构建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清心寡欲,过着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可见老子对人性的认识是偏于自私和贪婪的。

注 释:

①彼特拉克,方匡国.秘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②④⑤⑥⑦⑩杨伯峻.论语[M].中华书局,2012.

③王云五.礼记[M].新世界出版社,2011.

⑧⑨支伟成.商君书[M].岳麓书社,2022.

李耳.道德经[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祁志祥.人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2012.

〔2〕沈亚生,李莹.人学思潮前沿问题探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陈襄民.五经四书全译[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4〕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2012.

〔5〕孟子.孟子[M].崇文书局,2012.

〔7〕杨伯峻.论语[M].中华书局,2012.

〔8〕支伟成.商君书[M].岳麓书社,2011.

〔9〕韩非子,陈秉才.韩非子[M].中华书局,2007.

〔10〕李耳.道德经[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论先秦儒、道、法之别——基于人学的视角(2)在线全文阅读。

论先秦儒、道、法之别——基于人学的视角(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40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