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实践教学资源充分考虑继续教育的培训需求,发掘原有资源的潜力,整合这些实践教学资源并合理共享,必将给相关行业带来极大的吸引力,保证继续教育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在中央与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沈阳工程学院共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7240万元。按照学院二级学科的布局,建设了适应教学、科研、职业技能培训需要的“电气工程、能源与动力、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电子与测控技术、机械工程、现代管理技术、现代服务技术”等八大实践教学基地群。
学院现有实践基地建筑面积为43000平方米,拥有72个实验室,8个校内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271万元,台套数达25721台套,40万元以上大型实验设备10件。学生人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万元以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水平要求。
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改造)电缆施工工艺实训室、高电压技术实训室、继电保护实训室、高压电工实训室、安全生产实训室等多个全日制教学和继续教育共享的实训室,截止目前,完成相关企业培训、考试等项目达一万余人次,实现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实训室实现了和工程实际无缝对接,既满足了企业的培训需求,也改善了全日制学生实验实训场所,使在校学生能在逼真的环境中开展工程训练,满足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教学资源方面:体系完备、保障有力
构建以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管理规范、资源集约、资质优良的完整培训体系,在资源整合中造就一支既有扎实的、高起点的、具有前瞻性理论素养,又有开放性、开拓性、创新性实践品格的师资队伍。实现对继续教育不同形式的统一管理,避免不同形式继续教育各自为政、建设重复、机构重叠、资源浪费的现象,避免课程的重复,以节约师资力量。实现继续教育与全日制本科教育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育培训体系结构(图1所示)。 1.建设两支高素质队伍
建设一支热爱教育培训、专心研究培训需求的管理团队;聘请校内教学骨干和校外技术型专家,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熟悉现场生产实际的教学团队。重视两项调查研究:以企业培训需求为导向,组织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新装备和新技术使用状况;调研员工基础知识水平状况。
2.建设两类优质资源
以东北区域内相关企业典型设备和技术应用为中心,多方收集现场资料,开发高水平理论教学资源;以企业员工高端技能要求为导向,建设满足资质要求的实践教学资源。
3.创新评价机制,实施了双向考核
企业工程师与授课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答辩形式的技能水平考核;学员和企业共同参与评价教育培训工作,实现“教”“学”双向考核。以考核评价结果为依据,审视培训教学各个环节,查找教学和管理细节问题,促进培训教学提高质量。
4.规划课程建设,储备课程资源
以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自主超前开发建设需求前景良好的培训课程,储备承担新培训项目的能力。
5.依据学员考评业绩,完善培训体系
调查学员岗位技能发展业绩,以考试通过率或返岗后工作实绩为根据,审视培训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检验学、用的真实相关度,凝练教学重点,调整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教学的实效性。
(三)市场资源方面:持续发展、互利互惠
依托电力行业,辐射装备制造业,与企业事业单位签订稳定的培训协议,实现订单式培养。打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继续教育品牌,通过品牌效应盘活继续教育市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应用型本科院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优化的研究与实践(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