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示符号
如果符号与其符号对象的表征方式是依赖于因果关系,则这种符号可称为指示符号。氅衣,在清中晚期,成为后妃日常穿着的流行便服。尽管是便服,但作为宫廷服饰门类中的一种,必然受到皇家服饰礼仪制度的约束。以氅衣的色彩符号为例,作为便服后妃氅衣的用色是丰富灿烂的,但有些色彩符号,如黄色,象征权力和地位,只有后宫中地位较高者才能穿用。若色彩符号为明黄色,则指示氅衣的穿着者应为皇太后、皇后,若色彩符号为杏黄色,则指示氅衣的穿着者为皇太子妃,而非其他地位较低妃嫔,如表1,体现了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等级制度。
清代后妃氅衣上的纹样符号,尤其是花卉纹样符号,也是典型的指示符号,如表2。依据清代宫廷的服饰制度,宫廷服饰的纹样必须符合季节、时间、景致的要求,即纹样的植物花卉在何时绽开,则服饰一般在该季穿着。如装饰有兰花、桂花纹样符号的氅衣,依据符号兰花(春季开放)、桂花(秋季开放)的指示,人们可容易判断出该氅衣的穿用季节应为秋天寒凉之际。
(三)象征符号
与图像符号和指示符号相比,象征符号与其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些,是特定语境和文化中,人们长期审美经验的总结。清代后妃氅衣的纹饰异彩纷呈,在题材上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巧借吉祥寓意、传说典故及汉字谐音,体现了象征符号的典型特点。
作为符号的水仙和灵芝纹样同时出现,依谐音,象征灵仙祝寿”,还有作为象征符号的玉兰(又名木笔花)、银锭、如意,寓意必定如意”,可以说,清代后妃氅衣上的每一种纹饰符号,都有其象征的吉祥寓意,均可算作象征符号。
在清代后妃氅衣艺术符号系统中,采用基于“符号——对象”的符号三分法划分出的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这三类并非泾渭分明,同一符号经常在不同环境和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归属不同的类别。例如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在氅衣的艺术符号系统中,既可视为寓意富贵”的象征符号,若再辅以喜鹊纹样,则呈现出喜鹊登枝”之景,则是暗示乞巧节穿用的指示符号。
四、结语
清代后妃氅衣的视觉符号是多元而复杂的符号系统,依皮尔士符号学的符号三分法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即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其中,图像符号多以针线代笔墨,在织物上描摹出淡彩、工笔等中国传统风格的对象,构图别致,设色鲜丽华美,自然秀美,尽显御用服饰的华美:氅衣的指示符号多以色彩、纹样为代表,既反映了森严的服饰礼仪制度,同时亦呈现了清晚期宫廷便服装饰风格的流行趋势:而氅衣中象征符号的应用,大大丰富了氅衣的内容,氅衣已不再是仅仅具有形式美感的艺术形象,而具有了美好的文化内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清宫后妃氅衣的皮尔士符号学解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