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则以学者的眼光对民间歌谣进行了严肃的研究和审视。虽然他长期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对中国本土的民间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他对民间歌谣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并提出他自己独特的看法。在1922年《歌谣周刊》的发刊词上他写道:“歌谣是民俗学上的一种重要的资料,我们把它辑录起来,以备专门的研究:这是第一个目的”,“根据在这些歌谣之上,根据在人民的真感情之上,一种新的‘民族的诗’也许能产生出来。所以这种工作不仅是在表彰现在隐藏着的光辉,还在引起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这是第二个目的”。[8]后来,根据周作人的建议,歌谣研究会又改名为“民俗学会”,扩大歌谣收集范围,一切方言、故事、神话、风俗等材料,俱列其列。周作人为何如此重视对民间歌谣的收集和研究呢?他认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可以向民间歌谣借鉴和取经,而收集和研究民间歌谣也有益于对民俗学的研究。在《歌谣》中他提到:“民歌是原始社会的诗,但我们的研究却有两个方面,一是文艺的,一是历史的。……历史的研究一方面,大抵是属于民俗学的,便是从民歌里去考见国民的思想、风俗与迷信等,言语学上也可以得到多少参考的材料。”[9]由此可见,周作人非常注重民俗学、特别是民间歌谣等文学对新文化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为“歌谣运动”首倡者的刘半农也非常喜爱歌谣,认为民间歌谣是自然的天籁,涤除了“周公制礼”的封建气息,显示了一种我歌且谣、“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慷慨精神,而且民间歌谣是最纯洁、最本色、最自由的,受庙堂士大夫的污染最少,“能用最自然的言词,最自然的声调,把最自然的情感发抒出来”。在这个意义上,他发现了民间歌谣的艺术之美,而这种艺术之美正契合了他对新诗的想象。此外如刘大白、顾颉刚、钟敬文、常惠、董作宾等学者都身体力行,纷纷投入到民间歌谣的收集及创作中。
因此在20世纪初的五四新诗运动中,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受到了中西方民俗学思潮的影响,形成了一股激荡的民间歌谣热潮。五四新诗运动的这场诗歌革命,彻底改变了汉诗的功能,使汉诗成为平民的文学,这不仅出现了诗人走向民间的普遍现象,而且由于古代汉诗在五四新诗运动中受到新诗革命者极端的背叛,民间歌谣和外国诗歌一度也成了现代汉诗最重要的诗体资源。五四新诗运动是一次汉诗现代化、通俗化、平民化运动。从此,诗歌由贵族的文学转变为平民的文学,开辟了一条“民间化”的道路。
三.西方民俗学思想和外国民间歌谣对五四新诗运动的影响
中国现代民俗学创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夕,它的兴起,与近代西方文化等外来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是分不开的,是外国民俗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撞击的结果,并对五四新诗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诗界革命到五四新诗运动,中国新诗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受到了外国诗歌的影响。外国思想文化的输入特别是西方民俗学科在我国的传播,使五四新诗运动深受当时外国民间歌谣的影响。
诗歌的现代化体现在诗歌功能的大拓展和诗歌文体的大解放上,特别是诗歌的世俗功能受到高度重视。现代诗歌的鼻祖波德莱尔在19世纪中期就反对把诗歌神圣化,认为不应该赋予诗歌过多的崇高功能,主张诗歌是世俗的。过去通常认为文人诗体是高贵诗体,民间诗体是粗俗诗体,而现代诗歌打破了传统诗体森严的等级制度。在现代诗人眼中,所有的詩体都是平等的,在主张返朴归真的浪漫主义诗人眼中,民间歌谣体甚至更为重要。西方浪漫主义诗潮是对中国新诗发展影响最大的外国诗潮,它对民间歌谣的重视也影响了新诗人,浪漫主义诗歌把古典主义不屑一顾的民间歌谣视为与其他诗体具有同样价值的诗体。当时,英、法等国家兴起浪漫主义诗人广泛搜集编选歌谣集的热潮,成立了“地窖的晚餐社”、“歌谣竞技场社”、“烟斗社”等民间歌谣团体,西方的浪漫主义诗人认为,文化的发展与演进,是对自然、淳朴生活方式的否定,会导致巨大的精神灾难,而一切真实美好的东西其实都可以在古代文化中找到。因此他们希望能够保持民间文化的本来面目,担心外界压力会毁坏它的自然美。这样的观点得到了五四新诗运动诗人们的高度认同,“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盛行的时期,大批作家热衷于民族历史文化的复兴,从中发现了广大民众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在乡村可以找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宝藏,中国许多民间文学家在20世纪初亦持此见,不过不像西方学者表述得那样明朗化罢了。”[10]外国的民间歌谣既是“民间的”又是“外国的”,所以很受五四新诗运动中诗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并作为自己创作的方向。
总而言之,五四新诗运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声,在“五四”时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发出时代的最强音。五四新诗打破旧体诗的桎梏,顺应时代的要求,遵循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接受西方民俗学科的影响,在新诗创作中凸显平民意识,带领中国新诗开辟了一条“民间化”道路,实现了中国诗歌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不论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介绍:林莹秋,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汉语言文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浅论民俗学对五四新诗运动的影响(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