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新旧知识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简单句或状语从句与分词之间的联系,即表达相同含义使用不同形式。
2.认知语法的关联作用。从讲述故事呈现要复习的语法现象,学生很容易通过故事情节理解分词结构所表达的意义和它所起的句法以及关联作用,体现文本语境的合作文本特点。
3.体会语法的得体运用。交流需顾及和听众的角色和关系,以及交际方式,不能用晦涩难懂的语言,也不能用平淡无奇的语言。第三种是文化语境,学生很容易在三个小语篇的对比中,发现分词形式让语言简洁、生动、多变。这样,学生不仅形象地了解学习该语法结构的目的,也激起了学生在交际中使用的欲望。同时,也把恰当使用分词的概念传递给学生,避免学生在后面的写作练习的环节中滥用分词。
4.激发语法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开始语法课的学习,消除语法学习的畏惧和抵触。
三、文本语境的输出
真实情境的课堂环境具备实际情景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能有效的激发学习者的联想,更易提取长期记忆中的有关内容,从而使学习者更易对语言输入的意义构建发生。(鲁子问,康淑敏,2008:43)
此环节设置两个递进任务:一是对高考开放作文或模拟试卷作文进行描述,一是写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都需有意识的运用非谓语的表意功能。
Task1: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a hero in your heart, using participles as adverbials or attributives.
Task2: Write a short story or joke, using participles as adverbials or attributives.
这一部分的语言输出环节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输出要真实、有意义。最终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话题与学生本身密切相关,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二是多样选择,开阔学生的思路,确保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同时,上一阶段的训练为最终的输出提供了范例,使得最终的输出水到渠成。学生也能够通过最终的写作获得成就感和运用语法的自信心。
四、结论与建议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态中学。所设情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在语用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语法教学呈阶梯层层推进。学生在文本语境中实施学习语言行动,积累学习经验,享受学习语法的乐趣。
参考文献:
[1]Larsen-Freeman。1991.Teaching Grammar to Grammaring[A].In M.Celce-Murcia(Ed.),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C].Boston.MA:Heinle & Heinle.279-283.
[2]Nunan,D.2001.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O’Neil.1970.English in Situ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Scott Thornbury.2011.How to Teach Grammar[M].Beijing:Posts & Telecom Press.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文本语境的语法教学案例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