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实际应用环境
2.1气候条件
该路段属黔东丘陵地带的气候,边坡多为三类种植土,土质较疏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温暖的气候条件,良好的地貌特点,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2.2公路边坡条件
边坡形态特征该公路边坡以土质边坡为主,在道路修建中进行开挖而得,坡面无原生植被,加之雨季降雨量较大以及农业生产影响等,坡面土体流失严重,其中个别坡高达18m;设计允许坡率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取值,根据实际经验,在工程中多采用1∶0.75~1∶1.2;在部分坡面以有明显得的因降雨而形成的冲沟。 3应用效果
3.1绿化效果
该公路的“土工网固土(间植乔、灌木)植草护坡”施工完成后,通过对未成活的进行补种,一年后,边坡绿色植被覆盖率与可绿化面积之比达到95%以上,可以达到1年中9个月以上的常绿效果。
3.2抗雨水冲刷效果
在该公路面积较大的坡面坡顶设置截水沟,分流雨水的冲刷,在汇水区埋设排水塑料盲沟,从施工一年内的检测情况来看,在雨强为150 mm/h时的强降雨下,坡面水土无明显流失,由于草坪植被的作用,雨强小于100mm/h后就不会出现水土流失。
3.3坡面稳定效果
竣工后至今的近两年时间里,植物、草种根系纵横交错,增加土体内聚力,提高了土体的强度,稳固边坡坡面,没有发生坡体跨塌、坡面植被破坏等现象,道路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并准备在该省其他道路上推广。
4 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的问题
4.1植物的选择和配比问题
若选择单一的草本植物,绿化效果很好,但固坡效果不理想;若选择灌木植物,短期内绿化效果不理想,且基质初期养护时间过长。为了达到绿化和边坡稳固的双重效果,一是要选择不同季节的草本植物,二是植入一定数量的灌木植物,这就提出了各类草籽混播的问题,即各类草籽的比例是多少,也就是说,单位面积内各类草籽撒布量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4.2大坡度厚土层稳定问题
在土质较疏松的大坡度厚土层坡面,由于土层较厚,在竣工初期植物根系不够发达,故土能力较弱,在地表以下200mm的土层如果发生滑移植被无法控制,需要进行更深范围的故土措施。
4.3客土厚度及灌木养护的问题
客土的厚度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较厚有利于植物生长,减少后期施肥维护,但相应的增加了施工成本,尤其在竣工初期,较厚的客土层增大了发生坡面滑坡的可能,但客土太薄对植物,尤其是草种的生长不利。土工网固土(间植灌木)植草护坡技术在本公路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绿化及防护效果,但植物生长情况,如成活率、地上地下生物量、植物群落的优势度、客土厚度、基质材料的配比等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研究,该技术的适用条件、植物种类选择及用量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黄求顺,等.边坡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0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生物植被防护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