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CPLD设计要点
CPLD器件选用Altera公司的EPF6016ATC100集成电路[3],内含16000个等效门,1320个逻辑单元,采用100-Pin TQFP封装。设计软件使用MAX+PLUS II 10.0版本[4],下面介绍设计要点。
4.1 Symbol1的设计
Symbol1实施噪声抑制控制功能,首先通过偶数位取反将PCM码转换成便于作大小比较的码型,再将D[6..0]与S[6..0]输入的设定值进行噪声抑制门限比较。比较结果从D端输出到延时器,并从B端收延时信号。根据比较结果和延时状态决定是将输入的PCM信号原样送往输出,还是将代表无语音信号的“55H”码送往输出。
Symbol1的逻辑功能由AHDL语言编写,具体如下:
Subdesign symbol1
(A[7..0],S[6..0],B:input;
Y[7..0],D,L:output;)
variable
E[6..0]:node;
begin
E6=!A6;E5=A5;E4=!A4;
E3=A3;E2=!A2;E1=A1;
E0=!A0;
L=!B;
if(E[6..0]>S[6..0]) then
(D) = B "1";
end if;
if (B) then
(Y[7..0])=H"55";
else(Y[7..0]) = A[7..0];
end if;
end;
以上文本通过编译后即可建为缺省图形符号Symbol1。
4.2 Symbol2的设计
Symbol2实现前后延时功能,采用图形输入,电路图见图4。
图4中CLK1、CLK2为前、后延时的计时脉冲,由2.048MHz的MCLK主时钟经分频后得到,分别用于前延时计数器Countr1和后延时计数器Counter2计时。当无语音信号时,噪声抑制控制器Symbol1的输出D为“0”,Counter2计至Q2端为“1”后停止计数,并通过反相器将CLK2的输入封住。Q2端的高电平同时对Counter1清零,使B输出为“1”,噪声抑制控制器输出PCM码“55H”,即无语音信号。
当接收到的PCM信号幅度超过设定的噪声抑制阈值时,D变为“1”,Counter2被清零,此时Counter1脱离清零状态开始计数器。Counter1计至Q1为“1”后B端输出电平从“1”转为“0”,前延时结束,Symbol1的输出从“55H”变为转发输入的PCM码。与此同时,B端的低电平将CLK1时钟封住,只要Counter1不被清零,B始终为低。
如果接收到的PCM信号不是连续的语音而是突发噪声,幅度只是短暂地超过设定的噪声抑制阈值,那么D变为“1”后在Counter1未来得及将B变为“0”时D又回到了“0”,B的电平就一直是“1”,PCM输出码也始终是“55H”,突发的噪声就不会传到输出端。
在话音信号持续期间,信号幅度在短暂时间内低于噪声抑制阈值虽然使得D端电平有时为“0”,从而使Counter2有时脱离清零状态开始计数,但只要信号幅度低于噪声抑制阈值的时间不超过设定的后延时时间,Counter2就总是在计数未满时就被再次清零,其输出一直保持为“0”,使B也一直为“0”,输出与输入的PCM信号始终保持一致,语音不会发生继续。只有当输入信号幅度低于噪声抑制阈值的时间超过设定的后延时时间后,Q2输出“1”,才使Counter1被清零,使B为“1”,输出PCM码“55H”。再有信号来时,仍按上述流程工作。
4.3 时序的设计
数字化噪声抑制电路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PCM时序工作,电路由外部提供2.048MHz的主时钟信号MCLK和帧同步信号Fi。Fi用于本部分电路PCM信号与其它电路的PCM信号组帧时进行同步,在不需要该功能时可将Fi输入端接高电平。
Symbol3在MCLK的作用下产生PCM编解码电路TP3094所需的帧同步信号F0,又从TP3094接收TSX0和TSX1信号以产生数字噪声抑制处理所需的时序信号TSX、TT。为了保证PCM信号的正确读入、锁存、处理和移位输出,这些信号间的时序关系必须如图5所示。
TSX由TSX0、TSX1经“与非”后得到,在每帧中所选定的八个时隙传输PCM信号时为高电平。TSX为串/并行移位寄存器提供赋能信号,在主时钟MCLK的下降沿将来自DX端的PCM信号读入寄存器并移位寄存。TSX同时是PCM信号从DR端输出的三态门控制信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噪声抑制技术(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