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节约型生态园林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理念在花桥生态公园规划建设中的应用思路,以及综合运用节约型生态园林的相关技术措施,以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节约型生态园林;昆山花桥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潮流。因此,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运用生态学理论,以植物造景为主,走节约型生态园林的道路,是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和必然趋势[1]。
节约型生态园林绿化是遵循生态学原理,从保护和营造生态环境出发,用较少的资源和投入,以植物为主体,通过模拟,创造出具有合理生态结构、功能健全稳定的生态环境系统,其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2]。昆山花桥生态公园的规划建设就是以节约型生态园林理念为指导和宗旨,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倾力营造一个节约型生态园林绿地,是水乡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生态休闲和游憩场所。
1从总体规划入手,将节约生态园林理念应用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
(1)从项目选址出发,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通过将位于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沿沪大道处一块原各类建设取土形成的挖地,因势利导地予以改造,沟通水系,整理地形,扩增绿地面积,进行生态环境的营造,变废为宝,实施生态恢复,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实现对土地资源最大的节约和利用。
(2)在总体规划设计时,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实施生态恢复、保育。按照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的理念和要求,尊重、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河道及植被,因地制宜地将公园规划为精品旅馆区、果林采摘区、水上活动区、商务度假区、垂钓休闲区、水生花卉展示区等8个功能区。尽量保持园内基址原有的地貌特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通过对原有地形改造、精心进行竖向设计、土方平衡等措施,形成以缓坡绿地与自然水塘相结合的自然生态景观,并且利用水塘的集水功能,解决绿化种植养护用水的需要,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实行“生态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园内原有绿化植被。对公园区域内的原有绿化植被的砍伐或移植是最大的资源浪费,花桥生态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的第一原则是保护和利用。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保护、利用园内所有大规格的乔木,如香樟、榉树、水杉等,保留各类原有次生态景观的植物群落,如香樟、水杉、红叶李等次生态林、杂木林等,以及原有水系边的植物景观,如芦苇、慈孝竹等,不仅节约绿化资源,也营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绿化景观效果。
2从规划建设的各环节入手,全面落实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各项技术
2.1充分利用原有园内基址的表层土壤,满足绿化种植需要
在土方造型工程时,将原有表层约20~30 cm的种植土,在清表施工中就近单独集中堆放,待土方工程完成后将表层土回填至地形表面,做到合理利用,既减少绿化客土用量,节约土壤资源,又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需要。
2.2按照节约型、生态化的原则实行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的植物栽植形式
花桥生态公园在植物配置方面,遵循“生态化、群落化、乡土化”的原则,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当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广泛应用耐旱型的植物及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配合保留原生态植被,既节约投资,又可降低养护成本,以稳定的密林、疏林草地等自然生态植物群落,实现了季相分明、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景观。
2.2.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经济合理的原则[3]。根据当地植被的生物学规律,按照适地适树、经济节约的原则,采用榉树、朴树、银杏、香樟、桂花等异龄乡土树种科学配置,既合乎当地植物群落发展的自然规律,又可形成富于季相变化的乔、灌、草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节约型生态园林在昆山花桥生态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