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sars的启示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借sars效应来改革我们现有的工作模式呢?笔者设想如下:
(a)、基层分监区实行换岗轮休制。
当前监狱处在转型时期,监管改造工作压力巨大,而监狱硬件设施却跟不上来,监管安全主要靠“人防”,在一些重刑犯监狱暂行换岗轮休制很有必要。本人所讲的换岗轮休制主要运作模式如下:以一个押犯约100人左右的分监区为例,警力按8%配齐,设分监区长、指导员、副分监区长、副指导员各一人,管教、生产民警各二名,根据民警职务、职责分工分成两组,排列如下:分监区长、副指导员、管教、生产民警各一人共四人组成一组作为一个班次,余下四人分成另一组作为一个班次,每班次在分监区连续工作6-10个工作日,每班次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也是下个班次的第一个工作日,这一天分监区召开区务会分析狱情,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两班民警进行业务交接,上一班次交清本班次各方面的工作,建立交接班台帐,明确相关责任人。两班次就这样交替循环进行换岗轮休。分监区两名主管领导可以每季度或半年进行班次轮换。这样,在岗的民警就能根据罪犯的作息时间,全天候开展工作。始终能保证罪犯三大现场均有充足的警力,对罪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也能使分监区民警的分工更加明确,增强民警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他们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在岗的民警可以不受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对罪犯的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使分监区的民警们能从长年累月的疲惫应付中解脱出来,能充分地放松自己,及时给自己充电,可谓蓄势待发。诚如此,分监区的民警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一定有所提高。当然实行换岗轮休制度的前提条件是监狱能妥善解决在岗民警的吃饭、住宿等一些问题。我想这不是最重要的,监狱不是不能做到,而只是愿不愿意做而已。
(b)、撤销监区编制,合并分监区。
监区原称大队,在监狱特别是农场初创时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监狱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个中间环节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通过调查,本人发现它的存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一是监区作为分监区的上级领导机关,既进行行政领导也进行业务领导,而在业务领导方面同业务科室职能存在交叉,经常发生碰撞,影响分监区的工作,另外监区在业务方面很大一部分是在重复分监区的劳动,没有实质意义。二是监狱规模相对较小,监区上传下达没有必要,极易造成官僚作风。三是监区也以基层的名义截流分监区的奖金,挤占业务、办公经费,引起分监区的不满,造成行政成本过大。四是以基层的名义占用分监区的职数加之监区领导的职数设置不合理,影响工作效率,造成警力浪费。撤销监区同时要合并分监区,笔者认为分监区的押犯数在200-300人左右为宜,把分监区改为正科级建制,分监区民警最高可享受到处级待遇。这样,一是有利于业务科室与分监区直接进行业务交流,体制畅通。也有利于分监区内部更好地沟通协调,提高工作绩效。二是政治、经济待遇能真正地向基层分监区倾斜,民警的政治待遇也能有所提高,愿意扎根基层,积极开展工作。三是监区警力可直接补充到分监区中去,充实一线的警力。这样对于笔者提出的换岗轮休制也就能更好地实行了。
(c)、切实抓好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点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但近些年来,我们确实是讲得多,做得少,搞形式主义的多,真抓实干的少。监狱系统近年来有少数民警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中有的很年轻,很有发展前途,之所以一步步走向深渊,这和一个单位的政治氛围是有很大关系的。阜阳之所以出了那么多贪官,不能说阜阳风水不好,而是阜阳的政治氛围被搞坏了,人们的思想被搞乱了。sars肆虐的时候,党中央为什么提出了24字的抗“s”方针,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鼓足干劲,积极营造一个抗“s”氛围,最终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一段时间以来,少数监狱民警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向,唯金钱至上,把无私奉献、执法为民等优良传统、良好品质统统抛在脑后,最终走向罪恶的泥潭。《警钟长鸣》中一个个可悲可叹的案件无不在告诉我们,他们的犯罪首先是从思想上开始堕落的。转变思想、拯救自我,对监狱民警而言不再是危言耸听了。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持执法为民活动的开展,学英雄见行动的号召固然很重要,但思想教育不能搞运动式的,要建立从学习到考核,从形式到实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建立长效机制。要在对民警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能做到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并得。各级领导机关要率先垂范,积极营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良好氛围,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个人工作计划大全新时期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