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团结任科教师,形成班级工作合力。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和研讨,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共同研究促进学生进步的策略。每学期至少有2次与任课教师进行班级教育工作的专题研究。
(五)重视家校联系。重视了解学生校外表现情况,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每学期班主任要对班级“五生”家庭至少上门访问一次。每学年召开1-2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成长情况,展示学生取得的成果,交流家庭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研讨子女的教育问题,互相了解、互相沟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六)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把过程性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学生自评、互评体系,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认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做好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工作。
(七)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努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和体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加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各校都要联系实际,制定班主任任职条件,建立健全以班主任岗位职责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班主任任职资格制度、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班主任校长聘任制度、班主任学期量化考核制度、班主任津贴发放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工作制度,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规范管理。
2、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县培训单位要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每年有计划地组织班主任岗前培训、班主任岗位培训和班主任提高培训,及时总结推广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班主任每五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20学时。各校要将班主任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活动,从专业道德、专业职责、专业能力等方面对班主任进行系统培训,促使班主任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对未担任过班主任和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较差的,要按规定及时送培,并在校内采取师徒结对、跟班学艺等办法,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班主任自身要加强学习和反思,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素养,具备研究能力;要善于观察学生,掌握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和发展状况,认真研究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研究学生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努力创新和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效益。
3、推行“班主任工作持证上岗”制度。教师只有具备相应学段教师资格并取得班主任资格证书后才能担任班主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学校可直接认定班主任资格:一是近三年内荣获校级及其以上“优秀班主任”等类似荣誉的教师;二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累计达6年以上的教师;三是近三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四是曾任过2年以上班主任且被评为“学生满意的教师”的教师。其他不具备直接认定班主任资格的教师,均需经全县统一培训合格后,由学校根据任职条件和资格考核确认其班主任资格。具备班主任资格的,由校长予以聘任,班主任资格证书由教育局统一印制。
4、建立班主任多元评价与激励机制。鼓励具备班主任资格的教师,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要把担任班主任作为学校选拔骨干教师、推荐后备干部和提拔使用的必备条件。担任班主任工作未满一年的,不得提拔为年级组长或年级主任;未满二年的,不得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未满三年的,原则上不得作为校级后备干部。对思想素质不高,作风不实的班主任,要加强教育,限期整改,督办落实;对严重违反职业纪律的要严肃查处,并及时撤销班主任职务。
各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班主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班主任的考核、聘任。要制定出全面而科学的班主任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定期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考核,并根据量化考核结果发放班主任津贴,原则上按照小学0.5元/生.月、初中1.0元/生.月、高中1.5元/生.月的标准发放,学校可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班主任工作要按一定标准折算成课时,计入工作总量,并将班主任工作业绩与教师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等奖励挂钩,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班主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班主任工作计划关于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范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