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北京娱乐信报》联合智联招聘在上周进行了一场有关招聘、职场维权的大调查。在为期十天的调查中,共有2000名职场人参与了调查,其中男性占到34.1%,女性占到了65.9%。在对于求职者是否遭遇过招聘陷阱的调查中,有55%的被调查者都表示自己曾经被“坑”过。这与去年智联招聘所做的3-15专项调查中所显示的70%受害者比例相比,情况略有好转,但仍不容乐观。
伤害一:工作当诱饵 骗人先掏钱
★数据支持:在调查中,有关求职者遇到的各种招聘陷阱中,收取费用的情况最多,占了27%。收取费用陷阱是指在求职过程中收取求职者各种费用,如风险押金、培训费、服装费、建档费等。
★经典案例: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王宇说,3月7日下午打开自己的邮箱时,发现了一封来自广州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来信,大概意思是:企业看到他的个人简历之后十分满意,已决定录用他,并为他建立了个人档案,今年毕业之后即可到该公司上班,工资待遇每月3000元。但公司先要向他收取200元的抵押金,让尽快汇到公司的账号上。
“当时看到要交抵押金时,我确实犹豫了,但是转念又一想,不能因为200元钱而失去这么好的机会啊,所以第二天我就把钱汇过去了。当我在9日打那个公司的电话询问钱是否到账时,发现所有的电话不是关机就是占线,就是联系不上。”王宇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