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复合人才、市场宠儿
尽管学历与职位层次呈正比,大学生在中国仍属受过良好教育的少数群体,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0%,但是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失宠"却是不争的事实,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很现实"的做法短期内难以改变。无论是社会求职者,还是应届毕业生,有一定工作经验或社会实践经历的个人在求职时相对较为有利。因为这样的人有两个优点能够打动"老板":一是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技能,二是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更让单位满意。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复合型发展的定位,拥有"一岗多能"的复合实践型人才会格外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复合实践型人才是"市场宠儿"。计算机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建筑工程师是目前北京劳动力市场上最容易找到工作的三个职业。计划招聘毕业生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计算机、电子技术、快速消费品、生物制药和房地产。
"大学生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不在大学生自身,落后的知识和素质教育的内容、方式才是大学生无法适应多变的市场的根本原因。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大学里的理论性"教练"。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方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和良好品质的人才得到用人方的青睐,而非"大学生"的身份。大学生需要以这种认识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并且使自己处于不断学习,让自己在职场中成熟起来,提高和保持自己在职场的核心竞争优势。
六、 "薪情"下跌、"薪愿"不高
竞争的加剧,导致求职者的甚至"薪情"下降,1000元月薪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线,"钱"程似锦成了无期之望。普遍来说,心中迷茫、焦躁不安,其"薪愿"也不敢高。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低于这一收入宁愿待在家里,尽管大学生求职在职业选择和收入期望上与企业支付之间还是有不小差距,还存在一定的脱节,但这种脱节在缩小,当梦想遭遇残酷现实,大学生正变得越来越务实,努力去靠拢企业的要求,降低起薪虽非情愿,但为了博得更多就业机会,还是要走过程。今日"有业不就",今后就会"有业难就"。
七、 "就业歧视"、卧薪尝胆
调查显示,年龄、相貌、性别、地域等都曾成为学子求职路上的"门槛"。付出了努力,却因所谓"先天不足"被拒之门外。而性别歧视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9%。7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关于就业歧视的相关法规,73%的人选择了"自认倒霉"。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尽管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还是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从基层做起,人际沟通能力差,个性较强、自由散漫,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企业抱怨"学费太高",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比获得就业岗位更重要,从最底层做起,坐稳职位、谨慎跳槽,才能顺利迈过就业这道"坎儿"。
八、 2006年,随着网络招聘与求职的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网上才市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仅南京人事人才网的日点击量九可增加至9万人次左右,高峰期将突破10万人次,每天可查询到的职位总数将达到6000个。在网络才市平台的主流作用得以凸显的同时,网络才市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更优化的操作流程及搜索界面让网上求职更加方便。同时,网上才市和招聘会等传统的有形才市的链接也更加顺畅。大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快求职速度找到属于自己的Office。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职场指南不做被抛在沙滩上的小海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