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
开展30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
民俗村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微观基础,长久以来处于单独生产和经营的状态,大量的经验和事实表明,这种局面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2008年起,北京市旅游局以“以点带面、打造精品、提升品牌”为目标,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和典型示范区的建设,以现有民俗村为基础,选择旅游要素丰富、特点鲜明的民俗村落,共对30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进行了创意策划,包括海淀区的“法兰西乡情·管家岭村”和“京西妙高文化·七王坟村”,丰台区的“地热温泉·南宫村”,门头沟区的“生态养生休闲·韭园村”、“京味文化·水峪嘴村”和“农禅合一·樱桃沟村”,房山区的“穆桂英故里文化·穆家口村”、“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水头村”和“养生山吧、创意空间·中英水北台村”、通州区的“宠物犬休闲文化·大邓村”和“盆景文化创意·大营村”,顺义区的“红色经典·焦庄户村”,昌平区的“边城文化·长峪城村”、“原生态自然文化·东水峪村”和“异国风情·瓦窑村”,大兴区的“采育人家,葡萄酒坊·东营二村”、“梨花之乡,休闲庄园·梨花村”和“生态休闲,有机蔬菜大观园·留民营村”,平谷区的“边关山寨·玻璃台村”、“乡土旅游的金凤凰·雕窝村”和“生态新农村·挂甲峪村”,怀柔区的“长城壁画·北沟村”、“栗花深处、休闲溪谷·六渡河村”和“青山、碧湖、农家·上王峪村”,密云县的“体验古镇魅力、寻访边关文化·古北口村”、“东极避暑、养生花园·花园村”和“京都游憩,渔味人家·口门子村”,延庆县的“奶牛风情,魅力新村·大柏老村”、“凤凰城、火盆锅、豆腐宴·柳沟村”和“妫水源·上磨村”。
生态旅游度假区
未来郊区旅游发展方向
休闲和生态已经成为游客的两个主要旅游诉求,北京市旅游局以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未来郊区旅游发展的方向。根据2008年由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共同主办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所倡导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精神,北京市旅游局与环保局共同编制了《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并已通过了由乡村旅游行业专家、市环保局和市质监局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将申请成为地方标准,即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以休闲度假游为重点,挖掘“都市休闲、山水休闲、生态野趣、温泉保健、民俗风情、养生健体、漂流历险、美食养生、红色经典”等特色旅游产品,创建市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延庆龙庆峡、昌平温都水城、丰台南宫、怀柔夜渤海、密云云蒙风情大道都在积极申报市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并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促进京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树立乡村旅游的产品品牌,“一区(县)一色、一沟(带)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正是建设新时期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必由之路。“一区(县)一色、一沟(带)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了区县、区域、沟域、村镇四个不同梯度的产品层次,同时通过“旅游新型业态”塑造新产品形成了网状产品体系结构,并通过“生态旅游度假区”引领乡村旅游新方向,使整个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这一多层次、多业态、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并最终形成品牌,必将引导未来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产业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思路、谋求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规划引导,标准管理
2005年7月,北京市旅游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05-2010年)》通过专家评审;2008年12月,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乡村旅游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步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作心得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