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典型语言。典型材料中人物讲的话,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人物的语言表达一般有三种形式:人物自白,即一个人自言自语;对话,即两个人对答;会话,即众多的人交谈。在选择典型语言时,一定要选择那些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有个性的语言和让人接受的语言。要防止公式化的语言、生硬呆板的语言。
二、典型材料的写作要求
典型材料,是一项复杂的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不违心,不造假
典型材料的写作要求有良好的文风,任何时侯都要把“真实”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这是对写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倘若观点不鲜明,内容不充实,语言不流畅,结构不合理,议论不深刻,这都是可以原谅的,也是可以通过加工、修改来提高的,而唯独不真实是难以弥补的。
造成不真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一是调查研究不深入,不细致,得来的材料不可靠;二是名利思想作怪。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诸如合理想象、添枝加叶、张冠李戴等问题就容易出现;三是作者迫于某种压力,违心制造假典型。
(二)不拔高,不夸大
典型材料既不能有啥写啥,又不能想啥写啥。这就需要作者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把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加工。经过这样加工整理的材料,才能问题集中,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文脉畅通。但是,必须反对材料不够就“添”,思想境界不高就“编”,被调查对象不会捏造就“引”等作法。这种任意拔高夸大的毛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不偏听,不轻信
就大多数写典型材料的人来说,并不是故意去制造假情况,但他们常常吃轻信和偏见的苦头。作者在对典型的事变进行调查时,其材料来源的“源”不可靠,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失实的现象。因此,作者在调查时,做到好话坏话都要听;赞成的反对的意见都要听;领导、群众的看法也都要听。这样调查来的东西就比较可靠了。例文:
众人争赞“秦川牛”
──“新时代的活雷锋”李润虎事迹报道续篇
被誉为“秦川牛”的李润虎的事迹在本报刊登后,我们本来以为可以给当初写信要求宣扬李润虎的战友们有个交待了,没想到却落了一顿抱怨:“我们班里装的好些个事,你们都给漏了。”接着,他们如数家珍地点出几件,的确使我们产生愧悔之感。
说实在的,尽管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多月的采访,但至今仍不敢说,对李润虎做过的好事已掌握了十之八九。他的好事真是不挖便罢,越挖越多。这里再写出几件,权作弥补。
“珐蓝李”
李润虎会修汽车、摩托、自行车;
李润虎能捣鼓雷达机;
李润虎的炊事技术上了等级;
李润虎爱给人敲打锅、碗、瓢、盆;
……
但最叫大伙儿佩服的还是他的老本行。在军、师乃至军区,老军械们都知道,红军师有个“珐蓝李”。
武器珐蓝,是个技术要求上很“娇气”的活儿,又是个既苦且累又脏的活儿。领教过一次的战士,再次上场心里也发怵。但从一九七五年至今,李润虎从新战士成了志愿兵,全师的军械干部和修理工也换了十几茬,武器珐蓝次次离不开他挑头干。
珐蓝都是在夏季进行。驻地的盛夏,赤日炎炎,干热干热,润虎带着战友们来到营区外的山窝空地上,顶着毒日头架起七口大锅,加水、加油、加腐蚀性药剂。有的锅里的药水要加火烧到180℃。李润虎和战友们光着膀子,把拆开的武器大小零部件,一件一件除锈、除油、珐蓝、清洗、皂化、蘸油。他们头顶烈日,身挨炉火,还得小心翼翼,稍不注意,不是太过,就是不及,毛毛糙糙还会烫伤蚀烂身体,真是急不得也慢不得。这样,一个团一个团铆着劲儿干,两个月也下不来,身上非脱几层皮、掉几斤肉不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模板范例典型材料的写作过程和要求(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