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公文应用文写作的要求与特点问题
这个问题即为在讲解公文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时,作者应如何从宏观和微观双方进行把握,以及宏观和微观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只宏观不微观不行,只微观不宏观也不行,应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太宏观不行,太微观也不行。太宏观,比如讲某公文或应用文的主体部分写作,只三言两语而过,这样读者得不到具体印象,等于没讲;而太微观,往往会使读者以为某公文或应用文只能这样写,不能有丝毫差异。在此方面,现行的许多公文应用文之类写作教材欠妥。因此,作者一定要注意从宏微双角度把握公文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和特点。如果说宏观是总体规律、微观是具体事实,那么这总体规律一定要是对众多的具体事实的总结概括才行,而有些教科书却犯了瞎子摸象的毛病。
比如有的教科书在讲解通报中的情况通报的写作要求和特点时说,这类通报首先要详细地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其次要写有关单位的态度以及对事件的最后要写对事件的处理意见。然后便以《河北省政府关于处理高英凤婚姻问题的通报》为例,说明该文就是从事件的起因、经过,有关单位的态度和处理意见三方面来写的。其实作者就是以该文为据,总结出只符合该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然后又将这写作要求和特点作为此类通报的一般写作要求和特点,又反以该文为例加以说明。而《教程》在讲解情况通报时,则以毛泽东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日《关于情况的通报》为例,概括总结出“情况通报的一般特点”为:“第一,要有针对性。”“第二,要摆清情况。”“第三,要有分析。”刘云庭《应用文写作》中则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江苏省吴江县红星玻璃钢厂擅自制作和出售国徽的通报》为例,总结出情况通报的写作要求和特点为:—、通报事件内容;二、表明发文机关的态度和意见;三、突出通报的目的。我们若以此方法类推的话,那将会总结出情况通报的多少种写作要求和特点呢?情况通报又到底该怎么写?在说明某一问题时,应该提倡以点代面,但上述三例则不是以点代面,而是以偏概全。
再比如对调查报告前言的写作方法,从不同的教科书中可找到不同的说法。比如说:有的说要重在对调查本身情况即调查的原因、目的、时间、地点、问题、对象、范围、经过、方法等的简要说明,以让读者先了解调查报告产生的经过及概况;有的说要概括介绍对理解全文有关的情况问题,并概述全文主要内容,类似于新闻导语的写法;有的说要说明调查的原因、目的、时间、地点,然后用凝炼的语言直接点明调查的结论;有的说要将调查对象的成绩加以概括;有的说要首先介绍有关背景、经过、成果,然后再写经验要点;有的说要先提出问题,类似于论文式的开头,等等,且各有实例为证。这太微观太具体了,我们若再找一些实例,一定还会总结出调查报告前言的许多种写法,这样做的结果等于取消了“写法”。上文提过,讲解公文应用文写作时要宏观,但又不能过于宏观以至于空洞到令读者不知所云。我们应从过于微观中走出来,从众多的不同的写作实例中,总结概括出某种公文或应用文的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一般规律和写作方法、要求、特点,使读者能具体可感地了解到写作的一般方法,以使他们能很快步入该写作领域,主动去熟悉和掌握写作要领,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在公文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切不可随意找一个实例,也不管其是否规范,就视为一种写作方法的例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技巧经验应用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