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文体包括简讯、消息、综合消息、评述性新闻、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等。
方志不同于新闻,在时限上有自己的断限。新闻要干预现实,指导当前的各项工作。方志的本原当然是客观事实,但不能直接干预现实。方志既记历史,又记现实,不像新闻只记新近发生的事情。方志不采用典型新闻文体的“三段式”。
(6)区别与史体
史书是述史,志书是存史。一般记事的史书,大部分是以时代为中心,依照时间的先后来叙述史事。或贯通古今,或专详一代,一时为序,以事件、人物为线索,这就是所谓历史“纵的记事方法”。因此,史书在结构上一般采用竖排横写,即按时间发展纵排大篇,每篇横写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地方志则有所不同,它是以一定的单位区域为记叙范围,采用“横的记叙方法”,分门别类地记载一方的民俗、民情、人物、疆域、政治、经济等情况。志书采用横排竖写的结构方式。横排分类,竖写发展过程。
史体作者可以出面评论,史论结合。史体中的史话则是通俗地讲述历史知识,它以介绍、叙说史实为主。只要不违背基本的历史事实,可以敷衍、割舍、剪裁,可以穿插一些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名人轶事、民谣谚语,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要写得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和趣味性。
志书要求作者把观点和倾向性寓于史料的记述之中,不需要作者出面评论功过是非,必要时至多三言两语,画龙点睛而已。方志不需“以论带史”,也不要夹叙夹议。史话的编写手法,方志不宜采用。
三、方志编纂的制度与规范
中国地方志经过长期的发展,志书编修逐渐形成了一些传统与规范:
1.有系统的官修制度。中国地方志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并保存下来如此众多的志书,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官修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志书编修的延续不断。
2.重视志书编纂的宗旨和目的。历代志家修志必须先明确修志宗旨、目的,即所谓的凡例。修志凡例有多种形式,除每部志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凡例外,全国和地方性的条例亦历代不乏。新方志的凡例主要包括:(1)指导思想;(2)志书断限,必须明确告诉志书撰稿者、资料收集者,使其首先从总体时间观念上,明确这部志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所处的方位;(3)志书文体,用记叙文体,述而不论;是用语体文,记述体。所谓语体文,即运用现代汉语著述的文体。记述体是指把事物的特点、事情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和人物的经历,如实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文章体裁。记述体有六个必要的因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在记述文体中,作者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交代清楚这六个问题,否则就不能圆满地达到记载和叙述人物、事件的目的;(4)志书内容,主要指全志包容量,即由几大块组成,专业志篇章的设置、排列顺序,各篇的机构沿革、内容述要的安排及有关内容的编写要求等,其写法要高度概括,言简意赅;(5)编纂原则,志编纂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包括必须遵守的某些原则,如求实存真、详今略古、体现时代特点、突出地方特色等;(6)立传标准。人物篇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物立传标准、入传范围、收录内容、排列顺序,都应有一个原则的说明;(7)行文规定。志编写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规定,如人物称谓、统计数字、计量单位、纪年方法、地名使用、行文处理、语言文字、标点符号、专业名词及其他特殊用语;(8)介绍资料,即资料来源、收录经过、材料的考证、鉴别及使用情况,特别是要说明一些特殊材料的来源,以便后人查考研究;(9)特殊问题的处理说明。主要指上列各项没有谈到而又必须说明的问题,如一些政治方面的问题。志书是流传千古的,一些问题在今人看来不成问题,而在后人看来,就可能成为难点、疑点。
3.述而不作,秉笔直书。这是中国地方志编修的一个优良传统。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志书行文不允许撰者妄加评论,而是如实记录,但在编修中且要注意不可绝对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技巧经验从编写实践谈地方志工作要紧贴时代脉博(9)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