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06年劳动保障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劳动保障工作起好步、开好局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比较健全、技能人才比较充裕、分配格局比较合理、劳动关系比较和谐、管理服务比较规范”的发展目标,注重民生,把就业再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民安,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民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其主要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2.88万人;新增社会保险扩面6.86万人次,征缴社会保险费7.79亿元;组织各类技能培训6.16万人;劳动争议案件和群众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在95%以上。
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各级政府的第一目标、第一责任、第一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务院36号、省政府1号和市政府1号文件,要带着责任落实任务,带着感情承担使命,带着热忱倾心服务,带着关爱长效帮扶,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零转移农户”的就业工作。
一是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重点是扶持国企下岗职工等七类发证人员,援助“4050”等四种就业困难群体,落实好社保、培训等五项补贴政策和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资金投入等三大扶持政策。采取“促青、扶中、保老、助困”措施,分类解决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对“3040”人员,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4050”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对无力就业的“4555”等大龄困难人员,保基本生活、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从今年起,不再执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企业新的裁员通过市场就业。
二是广开就业渠道。要坚持走发展带动就业、改革扩大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的路子,实施就业增长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发展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发展多种就业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就业、项目带动就业、组织起来就业、岗位援助就业、输出异地就业等措施,增加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实现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就业。
三是帮扶特殊群体就业。重点是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农户”。对城镇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培训1人,依托街道、社区和企业安置就业1人,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予以优先安置。当年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当年内必须解决。同时,以解决“零就业家庭”为突破口,以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为基础,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努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适龄劳动力就业率。对农村有务工能力和外出愿望的“零转移农户”,帮助技能培训1人,力争转移就业1人,年内解决30%“零转移农户”的就业问题。
四是统筹城乡劳动者就业。要树立城乡并重、城乡统筹的大就业观,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工资、社保制度。积极推行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维护权益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工作模式,做好输出输入双向对接工作。
总之,就业工作要把握扩大就业规模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系,努力提高素质就业水平;把握灵活就业与稳定就业的关系,积极促进稳定就业;把握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系,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保持就业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贯彻国务院38号文件,坚持完善制度、扩面征缴、落实政策和确保支付并举,推动社会保险工作实现新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领导讲话在全市就业再就业暨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