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农村群众生活素质不断提高。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3%,近年来首次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民的生活保障条件进一步完善,税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全市农民税负减少1.6亿元,农村3万户、8万多名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和农民工的工资拖欠等问题得到认真解决。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比重达到41%,务工收入增加。5个县域次中心城镇建设开始启动,各地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提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完成建设任务2900多口,扶贫开发工作得到加强,实施“造福工程”的2600个农村人口春节前可全部搬进新居。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政策措施引导好、促进发展氛围好、干部群众工作好等各种因素共同推进的结果。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持来之不易的农村良好发展态势,珍惜和保持上下一心、人和业兴的发展氛围和工作合力,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下更大的力气,用更多的精力,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
二、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要深化对“重中之重”地位的认识。农业和农村工作从过去长时期的“基础地位”,到近几年的“首要位置”,再到现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中央连续两年以1号文件专发“三农”工作的文件,表明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关系长远和全局发展的重要问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各部门务必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意图,把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实践,作为落实农村工作长效机制的具体行动,切实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创新举措、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是要深化对“两个趋向”和“城乡统筹”的认识。中央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提出我国从总体上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是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各级各部门都要主动顺应这一趋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两个趋势”和“城乡统筹”重要论段的认识,始终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注意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始终把“两个趋势”论断作为制定“三农”政策的基础依据,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提高反哺农业的能力,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建立促进农业和农村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要深化对今年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去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未明显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未有效扭转,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并未切实建立,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未明显增强,长期影响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未很好消除。而且今年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实际困难可能多于去年。因此,千万不能因为去年以来农业形势好转就头脑发热、盲目乐观,对当前农业的生产能力、农民的富裕程度、农村的发展水平,一定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上把问题看得长远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对策考虑得周全一些,明确定位、统筹谋划,找准抓住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牢牢把握“三农”工作主动权,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领导讲话市委书记在全市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