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住重点车型,狠抓摩托车整治。据大队对辖区内交通事故特征进行剖析表明,摩托车交通事故占事故总起数的60%左右,摩托车成为我市防事故工作的重点管理车型。针对这一现象,大队将结合本市的实际,多次组织开展为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重点查处不戴安全头盔、无牌无证、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提高摩托车挂牌率、年检率和办证率,确保保持良好的车况安全驾驶。
(三)抓住重点路段,狠抓事故黑点整改。大队对辖区的道路进行全面排查,对照交通事故分析,确定交通事故黑点,并拟文向政府报告,争得政府支持并落实整改。对一时无法整改的路段,大队合理安排警力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严防死守,提高路面的见警率和民警的管事率。今年以来,大队共整改了虾蛤路段等3处交通事故黑点。
(四)抓住管理对象,狠抓交通安全宣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管理对象是交通参与者,大队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不同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大搞交通安全宣传声势,大队成立客运企业、交通安全村、社区、学校四个宣传组,每组配发一套部局印发的挂图制作成的展版、一台数码相机和一套宣传光盘,深入相关单位,国道205线、省道307线等主要公路沿线村民、学生及工厂工人的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开展以宣传光盘播映和图版展出为主要内容的流动巡回宣传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有效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知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五)抓好勤务管理,规范路面行车秩序。大队从有限的警力中抽调5名民警和9名协管员专职负责路面行车交通秩序整治,特别加强景点、国道、省道、事故黑点等重点路段的监控,重点查处超速行驶、无牌无证、不按使用安全带等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形成严管的声势。今年5月份以来,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9000余起。
(六)探索管理新路子,建立防事故机制。大队多次组织人员对我市防事故工作进行调研,研究防事故工作措施。大队充分发挥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的作用,督促各乡镇成立墟日运管会,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强化“五小”车辆载客整治;继续做好“周末学生班车”的开通工作,落实“交通安全隐患举报有奖”制度,抓好“乡村安全员”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山区特色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模式。共聘请了31名乡村交通安全员,协助大队催办驾驶员年审、机动车年检、督促车辆挂牌、驾驶员培训,组织驾驶员安全学习,传递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劝阻交通违法等;组织人员对农村交通管理进行调研,制定服务“三农”措施,发展农村非客运车辆替代车型,推广使用客货两用车;建立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制度,每月定期分析和研究辖区内事故发生的规律;通过交通安全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建立“生命保障工程”,促使有关部门增设限速标志、减速设施,落实事故“黑点”整改;建立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机制,力争侦破率达到75%以上;推进交通事故伤员抢救“绿色通道”建设,形成30公里半径的紧急救护圈,减少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确保2004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实现零增长。
(七)交通事故稳中有降。今年以来全市共发生,与去年同期(道路交通事故932起,死亡35人,受伤704人,经济损失1253350元)相比分别下降15.02%、上升22.85%、上升11.22%、下降7.41%,其中5月1日-11月20日,我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6起,死亡26人,受伤530人,经济损失796920元,与去年同期(交通事故601起,死亡24人,受伤469人,经济损失820810元)相比分别下降5.82%,上升8.33%,上升13%,下降2.91%。从统计数据上看,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中死亡和受伤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究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酒后、无证、超速、超载等显著违章(违法)行为引发交通事故多。二是市里财政经费紧张,对防事故工作的投入不足,对危险路段、事故“黑点”的整治力度不够,尤其是临水临崖路段的整治不到位,三是由于山区汽车、摩托车保有量却大量增加,加上警力严重不足,造成交通管理存在死角,对一些偏远乡村道路监控力度不够,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四是今年5月1日后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路外、意外事故列入统计,道路的定义和外延扩大,统计口径发生变化,造成事故总量及对比数相对上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领导讲话在《道路交通安全法》施行情况报告会上的讲话(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