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文件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实施村镇示范工程为抓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
一、实施示范工程,建设新村镇
1、编制建设规划。坚持综合规划、突出“中心”、 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放眼未来、科学求实的原则,5月底前完成示范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年底前完成所有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工作。从现在起,未编制建设规划的,一律不得建设。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
2、实施示范工程。在全县筛选基础好、品位高、具有特色的1个镇和25个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中省级示范镇1个,省级示范村10个,市级示范村4个,县级示范村11个。采取政策倾斜、整合资源的方式精心打造,创特色,树典型,引导农民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3、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重点抓好示范工程的同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面上工作。对已经建成的撤退安置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结合正在实施的移民迁建等项目实行集中建房,推进中心村建设;对康居工程规划实施和沿主次干道路基础较好的村,组织群众进行“三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路、改渠、改厕);对房屋状况较差的散居点逐步进行归并集中;对城郊周围村镇全面开展镇容整改行动,实现打造品牌、提升品位。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促进文明创建有较大突破。
二、优化农业结构,注入新科技
4、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超级稻示范推广等项目,重点抓好示范片、示范户,主攻单产和品质,确保粮食总产量100万吨以上。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完善县农网、农业信息网建设,扩大农技手机短信范围,保持“农技110”电话畅通,逐步形成电视、广播、移动通讯、农网、电话“五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实施农业和畜牧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搞好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防灾减灾等农业科技推广。
6、建设优势产业板块。实行区域化种养、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重点建好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优质油菜、青毛豆、棉花、瓜菜、席草、打瓜子等生产基地,抓好优质猪、山羊、肉牛、肉鸡、皖西白鹅等标准养殖小区和瓦埠湖、安丰塘、大井水库3个大水面以及东大圩、梁家湖、肖严湖、陡涧河4个万亩标准养殖片建设,做大瓦东和沿淠杨树速生丰产林、沿淮淠优质苗木、八公山果品等林业基地。
三、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新龙头
7、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围绕粮食、油脂、草制品、豆制品、纺织、羽绒、果菜、木业、水产品和畜禽等十大主导产业,每个产业引进和扶持1-2家上规模、上档次、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好粮食产业园和粽子加工园。通过立项争资、招商引资、金融、信息、税收用地等方面的支持,优先扶持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做大做强。县财政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基金,培育扶持优势产业和重点龙头企业发展。
8、开拓农产品市场。组织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参加各种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交易会。加大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申报认证力度,对通过申报认证的企业和单位实行“以奖代补”,今年争取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4个。加强瓦东生猪、城部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发展一批消费品和农资连锁店。
9、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抓好安丰塘镇荷仁豆协会省级试点,发展粮食、蔬菜、毛豆、养猪、沼气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0家以上。抓好粮油协会建设,提升粮油加工、运输、销售组织化程度。支持县水产协会探索建立“协会银行”运行机制,解决会员在生产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安排用好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