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重视农村教育。应该说,随着我省中小学合格学校和标准化建设系统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与城区相比,教育差异仍明显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呼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在经费投入上多搞“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扶持农村学校,积极实施“六有”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农民子女公平、公正地享受教育资源。
其次,提高农村学校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随着初高中入学高峰的到来和学校布局调整的逐步到位,城区学校规模迅速扩大,一批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纷纷流入城区,使得本来师资力量就很薄弱的农村中小学“雪上加霜”,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提高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多渠道加速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同时,要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引导和吸引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经培训取得教师资格后到农村学校任教,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结构,让农民的子女也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再次,发挥优质资源作用。一方面加速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工程的进程,形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缓解农村学校师资不足、水平不高等诸多现实困难。另一方面组织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相对薄弱的学校结成对子,从学校管理、师资培训、教学设备等方面开展帮扶活动,以缩小城乡差距。
三、根除“为民”之患---破解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类矛盾日趋增多。教育也不例外。诸如师德师风问题、“乱收费”问题、困难群体子女的就学问题、布局调整后农村学校学生路途远交通不便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由于缺乏宣传沟通,造成群众对教育误解而引发的矛盾,等等,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成了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心头之患。因此,要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必须破解难题,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教育宣传。要通过多种渠道充分宣传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和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所作出的贡献,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新风尚。
第二,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对一切违反党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决不姑息,还公道于百姓,还尊严于学生。
第三,解决实际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实实在在地解决几个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际问题,以赢得群众对教育的公认和赞誉,从而提升满意度。一是杜绝乱收费。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收费政策和标准,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一费制”,在收费过程中做到标准透明、接受监督、手续规范,不搭车收费,不打“擦边球”。二是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工作。认真实施“助学券”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因种种原因造成的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减免学杂费,确保不因经济困难而造成一名学生辍学,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认真解决学生就学交通安全问题。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寄宿制”,与交通、公安等部门联手解决学生就学交通车问题,彻底解决学生乘坐无证照农用车上学而带来的安全问题,让家长安心、放心、舒心。
四、落实“三教”统筹---奉献“为民”之策
县级教育机关不仅肩负着培养合格公民和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且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撑的重任,两者必须兼顾,不可偏废。而后者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周期短,见效快,群众容易得到实惠。因此,县级教育机关的党员必须认真落实“三教”统筹,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为农民致富搭台铺路,献计献策,我认为,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增加投入,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精选专业,认真实践,并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人才,而且为农民家庭增收创收创造了条件,这,能不叫人民满意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先进事迹浅谈县级教育行政机关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