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众防灾避灾意识强,自救互救能力高
日本十分重视应急科普宣教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宣传防灾避灾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提高自护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为纪念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为“防灾训练周”。在此期间,通过组织综合防灾演练、图片展览、媒体宣传、标语、讲演会、模拟体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应急宣传普及活动。同时,将每年的1月17日定为“防灾志愿活动日”,1月15日至21日定为“防灾及防灾志愿活动周”。鼓励公众积极参加防灾训练,掌握正确的防灾避灾方法,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根据本地区有可能出现的灾害类型,编写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多国语言的应急宣传手册,免费向公众发放,普及防灾避灾常识。同时,社区积极组织居民制作本地区防灾地图。通过灾害分析、实地调查、意见收集、编写样本、集体讨论、印刷发放等环节,使居民了解本地区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灾害的危害性,避难场所的位置、正确的撤离路线,真正做到灾害来临时沉着有效应对。日本将防灾教育内容列入了国民中小学生教育课程,通过理论授课、观看影片、参观消防学校、参加应急训练等方式宣传应急知识,增强应急意识,培养应急能力。同时,教育部规定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防灾演习。9月5日,应香川县知事的邀请,我们参加了香川县综合应急演练,就有近100名中学生参与此次演练,经常的模拟演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逃生技能,也有助于消除他们在面对灾难时的恐惧心理。在日本的县市,都建立了市民防灾体验中心。体验中心是集防灾教育、防灾训练功能于一体的应急科普宣教基地,由政府出资建设,免费向公众开放。体验中心内设有模拟地震体验室、模拟台风体验室、模拟烟避难体验室、模拟医护急救训练室、消防灭火训练室、防灾影像播放室、模拟灾害处置游戏室、图片展示区、装备展示区等。公众通过体验,感受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灾害,增强防灾意识;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四)应急保障有力
一是建立了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应急队伍。专职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有警察、消防暑员、陆上自卫队。兼职队伍主要是消防团成员。消防团员由公民自愿参加,政府审查后,定期组织他们到消防学校接受培训,发给资质征,并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装备。他们平时工作,急时应急,属于应急救援自愿者。消防团员人数较多,是本地区防灾和互助的骨干力量。日本企业消防队员由企业组建,保护企业的自身安全,紧急情况下,也接受政府的调遣。日本消防队伍分布密集,以香川县为例,设23个消防暑,专职消防工作人员1163人;有17个消防团239个消防分团,消防团员达7697人。
二是应急设施齐备。充分利用中小学牢固的体育馆、教室和空旷的操场、公园等,建设了众多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在街道旁设置统一、易识别的“避难场所指示标志”,便于指引公众迅速、准确的到达应急避难场所。日本的酒店、商场、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有明确的避难线路图,在线路图中清楚的标明目前所处的位置,消火器材、避难器具的位置及避难线路。所有建筑物的消防通道都标有红色倒三角,一旦发生火灾,消防员即可以迅速由通道进入楼内解救被困人员。防灾公园内有消防直升飞机停机坪、医疗站、防震性水池和防灾用品贮备,并架设电信通讯设施,确保了出现危机时有效发挥防灾功能。
三是应急物资种类多、数量足、质量高。日本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定期轮换制度,各级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要预先设计好救灾物资的储备点,建立储备库和调配机制。其中主要食品、饮用水的保质期是五年,一般在第四年的时候更换,更换下来的食品用于各种防灾演习。在日本红十字香川县支部,香川县消防学校、防灾航空大队,三丰市消防团、丸龟川西地区自主防灾会等地方,我们都看到了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装备、设施和生活必需品。同时,日本大力开发防震抗灾用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日本现已研制出各种防震抗灾用品。例如,具有一定防火功能的紧急避难用品包,内有各类物品27件,其中包括矿泉水、饮用水长期保存罐、压缩饼干、手摇充电的收音机及电灯、防尘口罩、防滑手套、绳子、固体燃料、急用哨子、护创膏、药棉和绷带等。同时,每次综合防灾训练时,组织部门会邀请防灾用品生产企业参加,既调动了企业投身应急管理事业的积极性,又向公众推广了防灾用品。由于防灾用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公众防灾意识的增强,日本基本上家家都储备有防灾应急用品和自救用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考察材料安全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工作考察材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