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服务业。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695.4亿元,增长15%。商贸流通业繁荣活跃,交通运输业稳步回升,旅游、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全年新增贷款1784亿元,是上年的2倍。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引进区外金融机构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300多万亩,较常年增加300万亩。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5610万亩,依法将8.4亿亩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新一轮草原普查全面展开。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23万亩。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初步核定:单位GDP能耗下降7%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净减0.8%和2.58%,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区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脱硫改造,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2.93万吨,重点流域、重点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煤田火区、沉陷区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引入国电集团注资40亿元对蒙能公司实施重组,使蒙能公司重获新生。呼兴电网整体划转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内蒙古东部电网公司,扩大了外送电量,对自治区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和东部盟市煤电资源开发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资源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依法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为资源开发的合理补偿、矿区生态保护恢复等进行了初步探索。进一步完善了煤炭资源配置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金融领域改革明显推进。组建了内蒙古银行,对促进地方金融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剥离办社会和辅业改制取得重大突破。土地草牧场适度规模经营和农牧民合作组织发展明显加快。积极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搭建了水利建设投融资平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组建成立了内蒙古出版集团和影视集团。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展开,基本完成自治区政府部门“三定”工作。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稳步推进,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应对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制定实施了稳定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培训规模、开展就业援助、强化就业服务等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35万人,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的168万人;培训城乡劳动者65万人。组织实施了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人才储备、扩大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计划,使8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积极开展对“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家庭”、“4050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
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21.3万人和193.2万人,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医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自治区级统筹,启动了国家和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到100万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1200万人。城乡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202万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积极推进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工作,加快社会福利项目建设,优抚对象、农村五保户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
加快实施民生工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十项民生工程”完成总投资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1500多万群众受益。其中农村牧区公路投资97亿元,新增60个苏木乡镇通油路、1004个嘎查村通公路;解决了1.23万户农牧民通电问题;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4.4亿元,15万低收入农牧民得到扶持;开工建设国有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401万平方米。安排资金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面落实了“十件实事”。城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45元;农村牧区低保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8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人均每月提高125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5万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4%;教育资助政策使36万困难大中专学生受益;农牧业保险实保面积6041万亩,增长34%;解决了1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取消地方制定的收费项目108项,累计为企业和群众减负1.6亿元;筹集廉租房源5万套,其中新开工建设4.2万套,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政府报告自治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